来源:内蒙古美术家协会 2025-04-11 11:51:10 阅读量:
开 栏 语
KAI LAN YU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多年来,内蒙古涌现了一批优秀文艺家,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他们矢志追求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崇高精神,在守正创新中谱写北疆文艺新篇章。本平台开设“文艺名家风采”专栏,聚焦当代内蒙古文艺名家,透过他们深扎生活的艺术足迹、守艺传薪的文化情怀,展现内蒙古当代优秀文艺家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成就与风采,以期带动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奔涌而出,让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王 耀 中
WANG YAO ZHONG
王耀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内蒙古油画学会副主席,内蒙古美术馆专家委员会成员,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特级画家,吴冠中美术馆特聘画家,中国70油画公社成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内蒙古自治区选送作品评委。曾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2015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金奖、第十一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美术创作奖等。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草原·母亲》主持人。曾两度赴欧洲进行艺术考察。
主 要 艺 术 成 果
ZHU YAO YI SHU CHENG GUO
◆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获奖“提名作品”;
◆ 2015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金奖”;
◆ 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草原·母亲》主持人;
◆ 2016年第3期《美术》杂志发表个人专题;
◆ 第十一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美术创作奖”获得者;
◆ 出版个人专著《造型基础训练——人物速写》;
◆ 出版个人专著《王耀中美术作品集》;
◆ 策划“草原之梦——70油画公社全国作品邀请展”。
RU XUAN
CAN ZHAN
◆ 入选第六届中国民族美术作品展;
◆ 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作品展;
◆ 入选“时代之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协入会资格);
◆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 参加“草原四季、亮丽北疆”全国美术作品展;
◆ 参加“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邀请展-进京展”;
◆ 参加“中国精神——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发展研究展”;
◆ 入选“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 入选“2014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
◆ 入选“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
◆ 入选“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 参加“2018全国中青年写实绘画邀请展”;
◆ 参加“201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作者十人联展”;
◆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肖像画高端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
◆ 参加“草原之梦——70油画公社全国作品邀请展”。
DAI BIAO
ZUO PIN
《布里亚特的女人们》
2014年12月
油画作品《布里亚特的女人们》
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金奖
《布里亚特的女人们》以展现布里亚特蒙古族女性生活为一角视野,远处的广袤之沃野与近处的老额吉交相呼应,她们目光深邃的朝向远方,生活的磨砺赋予了健硕的身形,岁月的洗礼雕琢出坚毅的神情。人物形象的处理不囿于游牧形象细节的真实,不为纯粹的技术所困,不是单纯的语言赘述。 整个画面捕捉并还原了游牧美学的真情实景。通过上述解析,王耀中早期的作品最大限度地还原传统游牧生活状态且避免了流于表面的视角,将传统游牧精神尽可能内化为一种民族深层的原生态特质。
——王赫德(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神性》
《人性》
《物性》
每每为了达成色彩与造型
在画面形式上的统一
一幅作品会花上半年
乃至两三年的时间
形式是创造出来的
只有不断磨砺
才有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
——王耀中
《写脱贫喜报》
《新能源时代》
当下,科技进步与交通便利极大地缩短了草原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工作之余深入牧区采风的王耀中逐步感受到的是党和国家对草原的诸多普惠政策在悄然而至,如机井代替传统抽水、取暖设备改善棚圈温度以及打草机械取代人工作业等一系列举措正在牧区有条不紊地推进。由此,王耀中逐渐感悟到在历史与现实之维度内,传统的游牧方式及美学感受同与之契合的科技发展与理解似乎并行不悖。于是乎在其内心中涌动着一种强烈觉醒意识与创作欲望,因为他明白了只有摆脱了固有的徘徊与犹豫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由此开始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王赫德(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今日草原》
《布里亚特之晨》
王耀中北方草原题材油画系列创作
造型上选择写实性手法
色彩上选择装饰性效果的直接画法
形式上
不断尝试艺术表达和形式语言的统一
《额吉的嘱托》
《守望草原》
《苏力德大战沙暴》
《苏力德大战沙暴》是王耀中将草原生态问题寄托于作品表达之典型。画面以牧人苏力德手举蒙古长矛,身骑蒙古烈马为主体。阔别以往一碧千里直指天际的草原形象,而是将草原描绘成漫天黄沙与狂风肆虐直落人间的场景,由此与曾经水草丰美、绿草如茵的游牧草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作者敏锐地认识到过多地倡导“积极有为”的发展会破坏了草原生息规律,掠夺式的索取使得生态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这样长期的入不敷出会超出草原生态能够承受的阈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转换的平衡原则。故在其画作中直面草原沙化与绿色屏障危机等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牧民和马所形成的特殊象征意味,清晰地传递其努力探寻生态游牧美学的心理皈依,同时闪现出千百年来人类与游牧草原诗意栖居、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诉求。
——王赫德(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谈 创 作
TAN CHUANG ZUO
就当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的生活现状来看
在深层面上不断改变着
但那种植根于草原的民族精神
依然活泼、昂扬
藉此
为身处当下的草原人民“造像”
并将时代印迹和民族承继的双重写照
运用油画语言表达出来
成为本人创作的基本方向
——王耀中
• 来源|内蒙古美术家协会 •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