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北疆文化 | 内蒙古黄河流域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传承调查报告

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3-08-31 16:24:15   阅读量:

开栏语

  北疆文化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指示精神,推动“北疆文化”建设见行见效,内蒙古文联决定举办“北疆文艺论坛”。本栏目围绕“北疆文艺论坛”的举办,组织区内外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围绕“北疆文化”开展学理性研究和阐释,力求为各艺术门类创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期推送《内蒙古黄河流域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传承调查报告》。

内蒙古黄河流域二人台艺术的

保护、传承调查报告

  文/张劲盛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

  黄河是中华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会议上发表重要论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黄河流经内蒙古,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七个盟市就在黄河几字弯的沿线,是内蒙古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国家黄河流域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战略中心区域。笔者通过对内蒙古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挖掘、保护、传承的研究,通过整合多学科理论,努力创新研究方法,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内蒙古黄河流域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人台,旧时亦称“蒙古曲儿”、“玩意儿”,20世纪40年代后期始称“二人台”,是内蒙古散杂居民族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是内蒙古蒙、汉两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方戏曲形式。二人台形成并流布于内蒙古西部土默特(左、右)旗与准格尔旗之间的黄河几字湾沿岸、河套地区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晋北、陕北一带,距今约有140多年历史。二人台的表演道具为手绢、扇子和霸王鞭,俗称二人台舞蹈三大件。乐器伴奏为枚(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有时加一梆子),可谓吹拉弹打俱全。二人台音乐的典型代表“牌子曲”是由蒙古族民歌、码头调及少数晋剧曲牌组成,曲目有《八板》《出鼓子》《巴音杭盖》等,其中的“某种形态特点、某种旋法、某一具体乐句直至整段的乐曲,是中国古乐以今乐的面目出现于人间,具有古乐的‘高文化’现象”[1]。二人台所唱内容多四季、五更、十二月和一些劳动生活、男女爱情类的题材,载歌载舞,生动活泼且富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深受当地蒙汉人民的喜爱。

一、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2006年,二人台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项目名录。随着对二人台艺术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保护,二人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得以改善。以下将从七个方面梳理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一)制定保护办法和行动计划及实施情况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和地方戏保护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自治区戏曲艺术与地方戏保护传承工作体系,促进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机制体制改革,完善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自治区沿黄各盟市、旗县积极响应,包头市土右旗相继制定出台了《二人台艺术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二人台艺术五年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惠及土右旗的二人台爱好者、从业人员约3000多名。按照保护办法和行动计划的安排,除了国有二人台专业剧团享受全额拨款工资待遇外,4名国家级二人台传承人每年有20000元的传承补助,23名自治区级二人台传承人每年有5000元的传承补助。此外,各二人台艺术团体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和文旅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等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二人台艺人的传承和保护。包头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二人台艺术传承培养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财政每年列入预算经费予以保障。推动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建、人民群众共享的发展格局。

  (二)开展专项调查,建立档案、数据库及记录工作开展情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曾专门成立二人台艺术调查研究委员会,集中力量搜集整理二人台遗产,先后出版了《二人台传统剧目汇编》《二人台资料汇编》《二人台剧目选集》《二人台牌子曲》等记录成果;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区戏曲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包括二人台在内的全区戏曲数据采集和平台著录工作,并通过了专家审核;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近年来对现有的二人台老艺术家和经典剧目、唱腔唱段进行抢救性录制,建立了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料库,逐步完成了二人台数字影像存储库和传播平台的基础建设。巴彦淖尔市2006年以年共计开展了15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覆盖全市7个旗县区70个乡镇(街道),共投入普查经费80余万元,出动普查人员697人次,全市备案登记非遗二人台项目资源8项和传承人35名,形成二人台文字、图片和影像档案32盒(含电子档案15卷),图片资料1068个,音频资料9个,视频资料15个;共实地采访民间艺人和传承人98人次、搜集二人台歌曲集、唱词集、手抄本民歌曲谱近10多册200多首。通过以上普查建档,基本摸清了二人台传承现状,为深入推进内蒙古二人台艺术保护传承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名录体系建立及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情况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省区、盟市、旗县四级名录体系的建立,二人台也成为非遗传统戏曲类项目中的重点项目。2006年二人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20年6月,已有4位二人台艺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23位二人台艺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区目前二人台剧团总数为50个,其中,国办团体9个,改制转企团体5个,中型以上规模民营团体12个,上规模的民间班社24个。

  (四)进校园、进教材、进社区及保护成果出版情况

  内蒙古艺术学校、呼和浩特艺术学校从设立之初起,就开始设立了二人台专业班,直至目前已培养出多届二人台艺术人才。内蒙古包头市12所中小学课堂开办二人台传承班15个、在职业艺术学校开办专业班16个,实现了二人台艺术从“娃娃抓起”,逐渐走向专业化培养。2005年,《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问世,该书设子、丑、寅、卯、辰、巳六集,共34卷92章1233节,计有600万字,从音乐、表演、剧目、理论研究、剧团发展、艺人、艺术家传略等方面,对二人台艺术进行了全面地志述;自治区沿黄各盟市、旗县积极开展二人台搜集记录工作,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从2018年起编撰《二人台艺术表演教程》,从而规范了二人台唱腔与舞蹈动作的传统艺术特征;包头市土右旗收集了二人台传统剧目(曲目)120个,出版发行了非遗精品书籍《二人台志》《二人台、山曲儿经典》《二人台典藏》《剪纸与二人台》《非凡的旧色》等32套,录制发行二人台光碟23万张。巴彦淖尔市先后出版了《二人台剧目选》、《八·五撷趣集——民歌、山曲、二人台曲锦》上下册、《河套二人台传统唱词选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巴彦淖尔非遗》5期、《二人台、山曲精选》(五辑)、《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画册等书籍、刊册10余种。

  (五)传承人群培训,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传播活动开展及创研机构情况

  2018年巴彦淖尔市承办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二人台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此次培训共计 160名传承人参加,进一步推动了二人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自治区沿黄各盟市、旗县每年开展传承人培训10期以上,举办传习活动50多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聘请二人台名家杜荣芳任教,为内蒙古西部区及临近省区的一些二人台演出团体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国家级传承人霍伴柱1996年起创办二人台民间艺术学校,开设了二人台表演、乐器演奏以及文化课等课程。2006年更名为“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学校”,具有独立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资格。10多年来已培养数百名二人台专业人才。2015-2019年,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依托文旅部“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平台,组织段八旺、郝华等9位二人台艺术家收徒传艺年轻演员18人。另依托国家艺术基金“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训项目”“二人台牌子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以及文旅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等项目平台进行传承人群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内蒙古自治区共有5家二人台创研机构,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所、包头市艺术研究创评中心、乌兰察布市艺术研究所和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所,这5家创研单位为二人台的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及艺术研究和二人台艺术的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

  (六)传承基地、传习所及培训机构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沿黄各盟市、旗县多地设立中国戏曲学院和内蒙古艺术学院二人台传承基地,开展二人台的传习工作。巴彦淖尔市共设立二人台传承(教学)基地8个、传承站11个、传习所9个、传习点20个,二人台民间团体36个,二人台文化户50多户。全区共有6家二人台培训机构,分别是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包头艺术职业学校、巴彦淖尔市民族艺术学校、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学校、呼和浩特市旺旺职业艺术学校。前4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2所为民办机构。6所培训机构共有戏曲教师共100人,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学校、呼和浩特市旺旺职业艺术学校、巴彦淖尔市民族艺术学校3所机构教师人数均在20人以上。6所培训机构2012年至2014年共招生512人,毕业419人。包头艺术职业学校、巴彦淖尔市民族艺术学校近三年已无二人台戏曲的招生和教学活动,而2所民办培训机构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学校、呼和浩特市旺旺职业艺术学校近三年的招生和毕业人数较多,占全区二人台近三年招生人数的68%,毕业人数的69%。教学方面6所培训机构均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学校、呼和浩特市旺旺职业艺术学校拥有专属教材。全区有2家东路二人台培训机构,分别为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学校和包头市艺术职业学校,都是市属全额事业单位。教师共14人,均以班级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学校2012年至2014年共招生30人,毕业40人。包头市艺术职业学校近年没有东路二人台戏曲招生教学活动。

  (七)宣传展示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展示效果,另还举办过两届内蒙古地方戏曲展演、四届的全区二人台论坛活动和六届的内蒙古二人台坐腔音乐会等活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二人台艺术团建团40年来,曾荣获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奖项80多项。其中不乏“梅花奖”、“牡丹奖”、“曹禺小戏、小品奖”、“孔雀奖”、“蒲公英奖”、红梅“金花奖”及其他各类“金奖”、“银奖”、艺术节大奖等。2003年,曾被中宣部授予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10月的“绥远省前进实验剧团”,该团系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组建的专业二人台艺术表演团体,也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二人台剧种的保护单位。建团60余年,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以及市级文艺会演59次,演出场次达12900多场,观众约2600万人次,荣获各种奖项473项。其中全国奖89项,自治区级奖125项,呼和浩特市奖259项。

二、内蒙古二人台艺术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结合上述内蒙古自治区二人台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可以分析发现内蒙古二人台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建设断档、人才的分布不均

  内蒙古二人台艺术人才建设断档、人才的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戏曲导演、编剧、舞美设计尤其是专业的唱腔设计人才等创作人员急缺;亟需培养新人名家,中青年没有一线领军人物,且后备力量势头不足,虽有可塑之材,但要成才仍须环境和机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重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不高。从高级人才的比重看,主要集中于表演人才,音乐人才次之,编导和舞美人员最少,二人台专业人才队伍中的绝大部分是由中级以下人才构成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重低;戏曲理论研究与批评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创研机构和院团中从事戏曲理论研究与批评的专业人才极其稀缺。此种现状在导致内蒙古自治区二人台等戏曲文化资源流失的同时,也将长期制约内蒙古戏曲理论体系的建设与戏曲舞台实践的发展。

  (二)对二人台艺术开发利用不足

  根剧全国戏曲资源普查(2017)资料显示,目前内蒙古二人台有93个保留剧目,东路二人台有42个保留剧目,二人台的保留剧目主要以传统剧目为主,一些经典传统剧目,如《走西口》《打金钱》《挂红灯》等,是所有二人台剧团的保留剧目[2]。与此相比,目前二人台有148个新编剧目,东路二人台有16个新编剧目,是全区新编剧目最多的传统戏曲门类。从题材角度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的新编剧目主要以宣传党的政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例如涉及“十个全覆盖宣传”、展示爱国主义精神情怀等。传统剧目是二人台艺术的根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有效的传承和保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

三、应对内蒙古二人台艺术传承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区土生土长的一个地方剧种,二人台牌子曲是蒙汉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与蒙古族器乐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蒙古族器乐曲的影响,走过了一条由蒙汉艺人互相交流、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不断提高的音乐之路[3]。在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二人台从最初的“二小戏”演变为多人戏,再到演出大型剧目,其艺术形态不断壮大成熟,深受内蒙古西部区蒙、汉人民的喜爱。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现提出以下三个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建设

  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人才建设工程、各类高级人才引进培训计划和高等学历教育等平台,加快培养二人台艺术高层次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通过对外合作、教育培养、演出实践在职进修、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创作、导演、编导、舞美等短缺专业人才和年轻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解决二人台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不够合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重低、学历层次不高等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二)鼓励、引导、扶持传统剧目的传承

  出台相关政策和条例,鼓励和引导二人台专业艺术院团和班社传承和上演全套全本的传统剧目,以此达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夯实唱念坐打基本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解决二人台传统剧目流失严重、文化遗产保护难度大的问题。

  (三)加大基层民间班社的扶持力度

  班社是戏曲活动中最根本的要素。看一个地方戏曲的繁荣程度,从班社数量即可佐证,班社多的地方,其戏曲活动一定活跃。班社也是改变某一地区戏曲文化生存现状的动力因素之一。更主要的,班社是普及戏曲艺术的最好培训机构。总之,基层民间班社是戏曲艺术能否繁荣发展、能否传承下去的最小单位,也是最接地气的核心要素。振兴戏曲,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忽视民间班社的存在。应给予民间班社一定扶持力度,使其获得更好发展。

  二人台艺术是内蒙古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以二人台艺术为代表的内蒙古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性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时,努力将内蒙古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与自治区文旅深度融合结合起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切实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

  [1] 黄翔鹏:《二人台音乐中埋藏着的珍宝》,《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3期。

  [2]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全国戏曲资源普查·内蒙古部分》,2017年,内部资料。

  [3] 郭根虎:《二人台牌子曲与蒙古族器乐曲之关系》,《戏剧之家》,2018年第3期。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