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北疆文化 | 白文清: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的环境建构探究

来源:内蒙古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3-08-23 16:54:52   阅读量:

开栏语

  北疆文化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指示精神,推动“北疆文化”建设见行见效,内蒙古文联决定举办“北疆文艺论坛”。本栏目围绕“北疆文艺论坛”的举办,组织区内外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围绕“北疆文化”开展学理性研究和阐释,力求为各艺术门类创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期推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兼谈北疆文化品牌文艺创作》。

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的环境建构探究

  文/白文清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编辑、馆员

  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北疆文化”旨在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展示全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火热实践场景,是一个既突出内蒙古特质,又地域性极强的文化品牌。

一、“北疆文化”提出的时代背景

  回眸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实现现代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高频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利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实现现代化的“世界奇迹”“中国读本”,为世界现代化版图的改写提供了“中国范式”,这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近五分之一、数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才配得上拥有的民族荣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自治区党委立足地区实际,结合区域特点、文化禀赋和文旅资源发展建设现状,在十一届六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提出要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北疆大地得到传承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二、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现实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是自治区党委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勇担文化使命的实打实的具体举措,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作出的“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的重要指示要求,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特别要求推动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来展开。“北疆文化”品牌正是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将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融为一体,充分展现自治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文化历史,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营造全区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二)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是促进全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佳选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一个有前途的民族必然存在优秀文化的源头活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理念,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比如,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细泥红陶彩绘平底筒形罐上玫瑰花纹和龙鳞纹就是民族文化融合的最好例证,北方地区建立局部统一的地方政权或全国性大一统政权形成了今天“多民族、大融合”的鲜明地域特征。“北疆文化”品牌本身就是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等的融合体,是极具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稳定的文化传承体系,全区各民族具有极强的身份认同,必将有力地促进全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是完成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有力举措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落脚点就是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北疆文化”是由繁衍生息在祖国北疆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一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性、连续性、民族性、区域性、融合性、多元性、创新性等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治区党委在新时代新起点提出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框架下,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凝聚全区各民族的人心和力量,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颗“参天大树”建设得更加“枝繁叶茂”。

三、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的环境建构策略

  现代人实际生活在“两个”环境当中,一是现实环境,另一个就是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后者是被主观认识的环境。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的想象,是我们接收到的关于外界的信息在脑海中形成的“映射”。为此,我们在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过程中,要抓好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的“两个”环境的建构,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究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的环境建构策略。

(一)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把握“北疆文化”特质

  “北疆文化”品牌是自治区党委在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的,围绕全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开展的,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于一体的,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这就要求全区各级各地成立相关的“北疆文化”研究机构,深入基层一线,精准把握全区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火热实践场景中凝聚起来的精神特质,梳理中华文化和“北疆文化”的关系,深度挖掘内蒙古拥有着极其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加强对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地区历代所形成并延续的文化集合,具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标识、极具特色的时代特征,包含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长城文化与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与丝路文化等,还有大窑文化、红山文化、昭君文化、河套文化、西口文化、西辽河文化等等,这都是在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共同发展、多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中产生并延续、传承至今的。“北疆文化”的研究要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大框架下开展,只有把“北疆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融合起来,才能精准把握“北疆文化”特质,才能在推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过程中得到全区各民族的身份认同。

(二)推进文旅融合,完美塑造“北疆文化”形象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将自治区建设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先行区、中国北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向北开放文化和旅游交流样板区的发展定位,既符合国家的战略决策,又是塑造“北疆文化”形象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既可以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融入血脉,也可以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伟力,构筑起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为此,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务必要抓好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识和形象符号;实施“博物馆+”战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迹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学艺术活起来,推动跨界融合;创新创办类似黄河“几字弯”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经常性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推进文旅产业链深度合作;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通过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设计旅游线,推动构建东西区域协调、城乡两地融合、产业互为补充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北疆文化+”为抓手,联合推出“北疆文化+文化旅游”“北疆文化+党建”“北疆文化+市域治理”“北疆文化+乡村振兴”“北疆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平台,有效实现“北疆文化”形象的完美塑造。

(三)坚持外引内联,合力扩大“北疆文化”影响

  “北疆文化”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推进互促发展、达到良性互动。

  围绕黄河、长城、沙漠与晋陕甘宁开展区域联动,围绕草原、冰雪与黑吉辽冀展开省际互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联合营销,围绕“乌大张”“粤港澳”组织宣介推广;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北疆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参与“感知中国”等国家品牌文化交流活动,依托“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平台,推动“北疆文化”走出去;举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节、舞蹈节、旅游节等重点文旅活动,提升“北疆文化”的国际传播力;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本地旅行社“走出去”,参加类似粤蒙、苏蒙、沪蒙“百万人互游”“风从草原来 情满锦官城”“相聚‘浙’里 相约草原”等文化旅游招商推介会;把外地旅行社“请进来”,邀请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福建、四川、重庆、山西、陕西、黑龙江等地的旅行商代表深入我区各盟市的旅游景点,实地了解自治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自治区文博会的办会质量,组织全区文旅企业参加全国各地规格较高的文博盛会,为扩大提升“北疆文化”影响力搭建平台。

(四)拓宽宣传路径,倾心讲述“北疆文化”故事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传播话语体系及权力表达结构已然形成,从内容生产、信息分发到平台搭建都至关重要,必须打造形成一个讲述“北疆文化”品牌的宣传全产业链,全方位拓宽宣传路径。平台搭建方面,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自有媒体平台的作用,设置专题专栏,不仅要有视觉的冲击力更要有听觉的震撼力;积极争取上级媒体支持,争取与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合作,为“北疆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更为宽泛的知晓、体验渠道。信息分发方面,信息的分发旨在实现内容的“营销”,在内容营销产业链条上,最为主要、核心的就是要牢牢抓住平台下游的垂直类平台,确保能够直抵传播终端的每一位用户;要有分发效果首先得有用户,而且要有有效的、吸附性强、持续关注的用户,想办法打通“北疆文化”各类信息的传播通道,在“点对点”人际传播、“朋友圈”互动传播的基础上实现多渠道、多形式融合,解决好“最后一分米”的问题。内容生产方面,解决了信息的分发问题,重要的是如何用内容抓取用户的注意力。提高注意力、增加吸附力就必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转变传统的传播理念,内容做得更有人情味,要体现服务性、突出亲民性、增强趣味性、设置互动性;内容生产要注重社交属性,按照板块化推送的要求生产传播内容,逐步建立起与用户的持久情感关系,营造全新传播语境,为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建构良好的拟态环境。

(五)发挥主体作用,打造传承“北疆文化”品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北疆文化”品牌不仅需要打响打造,更需要传承发展,人是这个品牌打响打造、传承发展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北疆文化”品牌深入人心、传播久远。

  打响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要建设好作为传者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建立健全“引进来”的体制机制,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设立培训基地等多种途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机制,以协议聘任、项目合作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也要形成“走出去”工作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特别是传承人的培育,注重扶持留得住、能干事的基层人才,加大人才阶梯式的培养储备,逐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更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拓展评价途径,创新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健全奖励机制和举措,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

  传承发展“北疆文化”品牌要提高作为受者的参与度。广大受众在移动化、碎片化、快消费的时代,主体性更加凸显,既是“北疆文化”品牌的被动接受者,也是“北疆文化”品牌的主动传播者,这就需要各地区、部门要广泛组织文化机构、文化企业、文化阵地、文化平台,担负起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职责,为广大受众营造良好的品牌传承发展环境。比如,呼和浩特市提出的要打造现代文明之城、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术之城和博物馆之城,这些举措可以很好地建构起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的现实环境。

结语

  扎实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坚持“挖掘、开发、研究、普及、传承”并重,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望相助、开拓进取,赓续历史文脉,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内蒙古力量。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