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学杂志社 时间:2022-03-10 14:54:03 阅读量:
你有多久没有给亲人、朋友写信了呢?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们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由此也积淀下讲求雅达的中国传统书信文化。在电子信息时代,人们似乎正在渐渐远离书信。在小编看来,写一封信,是用文字搭建一座桥,她从一双眼传递到另一双眼,从一颗心深入另一颗心。今天,女人的节日,除了赞美和鲜花,还有的就是在春风里的一次敞开心扉。内蒙古文学杂志社的几位年轻、美丽的编辑都写了一封信,相信这些文字从这里正奔向那一颗等待的心。
给杂志社一个春天的问候
亲爱的:
春天好!
今天是2022年3月8日,农历二月初六,国际劳动妇女节,距与你的初次相识五载有余,上次相遇已近两年,携手并行也已经有六个月。
在我们一同度过的时间里,我共参与4期杂志提稿工作、2期杂志编辑工作,担任1次执行编辑,于你名下的2个新媒体平台发布8篇稿件,参加2次外勤拍摄,4次视频录制活动,列席38次各部门日常会议。你的每一条新动态中都有我的身影,今后岁月也会如此。
现在就让我来回溯一下与你并行和相识的过程:
2021年12月31日,我加班到23时47分,是与你共处最久的一天。
2021年12月9日,我拍了27张关于你的照片,每条至少保三遍。《草原》第12期杂志的发行,让我的名字获得了参加工作后第一枚铅字印刷,编辑团队中出现新名字对你来说甚至都不够一小小小步,但却是我工作生涯中的一大步喔。
2021年10月24日,我被列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拉去隔离14+7天,你也相应停工了一周。隔离前我失去了唯一的娱乐设备,但在“社友”们的每日问候里,你的能量已超乎我想象。
2021年9月22日,我从赤峰市乘飞机前来青城,出机场便赶来与你相会。于你而言,这是我们之间时隔一年五个月又十五天的重逢;于我来说,这是我自南向北独行五年,植根发芽的梦寐。
2016年6月9日,我在苏州的夏日里偶然一瞥,你新刊发的目录中有我的名字……
那时我总憧憬,你会是怎样自由浪漫的灵魂。我想你是沉在书山诗海间只求一句精品的理想主义者,工作时严谨、静默且专注。我想你的日常大约无需多少交流,只在文本中寻找真知洞见的缘者。于是我总在读书做论文,踮脚去够一星半点文学洒下的星光,期望将来能与你并肩而行,做一名合格的同志或伙伴;凛冬北京盛夏苏锡,春日赏樱秋夜听风,我记录在世间经历的无数片段,有朝一日会面时,我想全写给你看。
后来我如愿踏进青城,季节总干燥而分明。直面你才觉得与构想相似却不相同。你有古典风格的含蓄内敛,稿件累积在办公室各个角落,每每审阅就传统式地半眯着眼;红笔写不完就丢了笔帽,于是头朝下插进筒里;电脑桌面密密麻麻满满当当,放眼望去每个C盘都承受着非一般的压力。但你也温柔灵活,我见过你与作者交流时的诚意负责,我为你点起每一盏亮到深夜的灯。我靠亲眼捕见的你的画面,度过一年又五个月无谓的漫长等待。
初夏时节我离开时,青城天空碧蓝树叶油绿,归来已是次年金秋,我下飞机便忙忙奔向你。
再会没几日我们搬进新居,有此前没有的宽敞明亮,你于是更活泼好动起来,处处发扬我所憧憬的天性自由与浪漫。我跟着你,看下午茶怎样变成雅集,阅览室如何长成文艺风象,空荡荡的多功能室被书籍填满,成为字与纸的交流空间。我模仿你的足迹,从甄别、判断、校正到组合、调整、付印,收到第一本成品杂志的那天时间巧合,距我第一次将名字印制在你的书页上恰恰五年半,一天不多一天不少。于是我把两本杂志放在一起,名字像定位线将时间的两端穿在一起,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终于在原野间绽开新叶。
亲爱的,如今经过茫茫的停滞与寒冬,万物与我一样开始苏生。接下来要培植怎样的绮丽梦想?恰如我推开时光长河的波浪,一心奔赴向你,我对此正有无边无际的向往。
谨以此信记录我们共同书写的第一页,期望未来漫长的岁月与你共度。
你的新兵 王丽宁
王丽宁,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毕业生,内蒙古文学杂志社《草原》杂志编辑,有作品刊登于《草原》并入选《新世纪文库·内蒙古青年作家作品精选》。
一只坏脾气的猫
亲爱的奶糖:
晚上好。如果你能收到这封信,那一定会是皎洁的晚上。整座城市陷入温柔的困意,月亮枕着枝头醒着眼睛,你是会走路的月光。落笔的由头是无意间瞥见键盘里夹着几根你的茸毛,没想到你居然一直在我身边。是的,我离开了那座潮湿的城市,和你一样。
风里已经开始有了春天的味道。想起你也是在明媚的春天被老邬带来,在小小的女生寝室,挤在四个女生浓稠繁复的情绪和生活节奏里,在盛夏离开时,身边却只有老邬了。我们好像总是在他人的人生里中途入场,甚至不能认识年轻时的爸爸妈妈,这种遗憾就像是,他们也无法认识那个年迈垂暮的我。对于彼此之间错开的人生段落,就连打个照面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只能在他人的旅程中匆匆路过。只是我从未料到无法参与你的全部生命。
记得当初窝在图书馆里备战考研,被汹涌的知识点和低于常态的冷风轰炸得头昏脑涨时,老邬一个电话:“妹妹买的猫不想要了,也不喂,我实在转卖不出去,我们把它接来好不好,不然真的活不成了。”你就来了,给我原本定稿的大学生活又续了几章。来年夏天,马上要省考了,我在模考间隙苟延残喘,老邬一个电话:“奶糖走了,医生说伤势太重,活不成了。”挂了电话,我依旧忙碌着,来不及安放汹涌的情绪。我好像总是在忙着赶路。忙着考研,出国,考公,错过了太多参与和融入,只能把时间用来怀念了。我留给你的时间太少,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太少,似乎从没好好和自己谈谈,就匆忙挤在人潮里赶路,一条路不通就再换一条,跌跌撞撞了一整年才落脚。忘了告诉你,我上岸了。那个总在半夜偷偷溜下床抱着你哭诉看不见未来在哪的人,终于上岸了。甚至离开家,独自在另一个城市生活。
“兵荒马乱”的大四,我们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奔波着,只有你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你只会抢婷婷的外卖,喝老邬的水,偷我的粉色发圈,下午四点推倒椅子上的玩偶打盹,凌晨因为玩闹挨骂,然后在五点半准时把我踩醒。你从不做不喜欢的事,哪怕是主动撒娇要来的怀抱呆够了就果断挣脱。现在才明白,每次你不耐烦地用尾巴拍我的脸,是否就是想提醒我,慢一点,想明白再去做。不知道每天当你垂着尾巴蜷在行李架顶端睨着我们匆忙追赶着前程时,是否会为我们这无端忙碌而荒废的时光感到惋惜。好在,我们终究还是画上了不错的句号。婷婷考上了家乡的事业单位,夏璐考研成功,老邬也终于拿到了教师资格证,离别的日子里我们忙着离别,总是说着以后再见,以后一定会再见。可到了这“以后”,我们被疫情困在天南地北。
你有时候真像个幽默的诗人。每一次阿姨查寝,你都要故意冲出来吓她一跳,明知道隔壁寝不喜欢你,却总是从阳台偷溜过去,像忍者一样悄无声息地潜入,在隔壁的尖叫声里又优雅地踱回来。这一年,你让六个人打了狂犬疫苗,打碎了8个杯子,生了无数次病还挠伤了老邬喜欢的实习医生,但你总有办法让我们喜欢你,就像每一次去医院,那个医生都会笑着问好:“流鼻涕的小猫又来啦。”就像每一个我被坏情绪囚禁的夜晚,只要我低头,都能迎上你的目光,淡黄色氤氲着水汽的目光,像月亮,告诉我没事,都会好的。
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四季分明,数不尽的阳光和风,你一定会喜欢的,杭州总是太闷太潮湿了。今年第一次下雪的时候,我带回了一只猫,是个每次在小区偶遇都会冲我打招呼的两岁小男孩,我打算叫他小椰子。老邬说它花色的分布和你很像,只是太乖了。小椰子就像是我,缺乏安全感,喜欢黏在身边,独处时就会不安。“还是不敢相信第一个独立生活的居然是你。”老邬在挂电话时感叹。我时常透过小椰子去怀念你,捕捉到的却总是老邬和我的影子,她不光把你照顾得很好,还有我。以至于我不仅有能力独自生活,还能帮助另一只小猫。她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妈妈,对吧。
我给你建了个独立的相册,但从未打开过。我还是习惯在不经意间突然想起你,不论是忙碌还是悠闲,那些毛茸茸的记忆像烟花一样伴着声响和明亮色彩炸开,就像你从未离开过。大学生活的记忆在我脑海里越来越碎了,更多的是寝室楼转角金色的阳光,B区操场和篮球场之间那条主干道上浸了晨露的风的味道,大部分回忆,那些热烈的、闪闪发光的、说好会铭记一辈子的回忆,都被杭州的雨淋湿了。唯独关于你的还是格外清晰,谈起你我依旧能滔滔不绝。不论捡起哪个片段,末了,那些来不及认识你的人,都会笑着感叹一句真是只独特的猫。真好,有其他人和我一起守护这些回忆,能让你陪我足够的长久。
你离开的这一年里我不停学、考、学,现在我依旧奔波着,摸索着。我不再描述那些疲倦和悔恨,也不再重温所有的错过与败北,我其实已经停歇了太久,劳累和迷茫并不是长久停驻的理由,收起暂时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并没有尽头。我知道这不是你的人生哲学,但我总是能在无垠的荒芜里找到出口和方向,你知道的。
祝我好运。
永远怀念你,坏脾气的小猫。
你的室友 陈欣冉
陈欣冉,1998年生,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内蒙古文学杂志社《草原》杂志编辑。
今后,我是您最坚实的后盾
心爱的妈妈: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与您很认真地谈心、聊天,很多时候都是您对我不停地唠叨,我也只是不耐烦地应付着,对您的关切、叮咛,我记下的很少。有时候,我也很羡慕能和妈妈互称“闺蜜”的母女关系,但是随着我慢慢地长大,我逐渐懂得每一个妈妈都有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方式,我们虽不是我曾羡慕的母女关系,但是您一直以独有的方式疼爱着我。现在,我想将我这么多年想对您说的话、分享的事以信的方式告诉您。因为我同您一样,都是羞于将爱挂在嘴边的人。
先从小时候说起吧,其实关于小时候与您相处的事儿,我记得的很少。大概真的像您说的,小时候总发烧,把自己烧糊涂了吧。每次您和爸爸在我面前争着比谁更疼爱我时,您总说,是我把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从胳膊大一点养到比她妈还高,谁的功劳!每当这个时候,爸爸总是败下阵来。小时候,爸爸因为工作经常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您这个第一次当妈的人,笨手笨脚,没有人帮衬,您女儿我免不了遭一些奇奇怪怪的“罪”。您还记得差不多是我五六岁的时候吧,您和邻居阿姨们在家里大炕上坐着闲聊天,而我早就偷偷地抓走了一大把瓜子窝在炕尾吃。小时候的我吃东西总是学不会细嚼慢咽,我喜欢把瓜子连皮带籽一起咽下去。糟糕的是那一次,人小鬼大的我被一颗瓜子皮卡住了嗓子,我嚎啕大哭的时候,您才注意到已经把脑袋、脖子一齐哭红了的我,您慌慌张张地一边骂我,一边跑去拿所有能顺下瓜子皮的食物:米醋、馒头、饼干……我被您按着一股脑地全都吞了下去,现在我已经忘了到底哪个是我的救命“恩人”,但我依然能记得您像卡壳儿的破旧收音机,有一搭没一搭地重复着一堆没厘头的话“快点、快点、哎呀、这可咋呀……”有时候想起来这事儿,我总戏闹您说“幸亏我命大”。您也总是后知后觉地惊怕“是呀,那时候笨的,也不懂得带你去医院,就这一个闺女,也糊里糊涂地养大了”……后来,我在《请回答1988》中看到了类似的场面,才明白:是呀,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总是在旁观别人的生活后,才突然醒悟自己的幼稚与您的不容易。
上初中以后,您把我送到了河北去读书,您总说,那里的教学质量更好。那时候的我只当是新奇,从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上学,便顺着您的意思第一次离开了内蒙古。三年的在外求学,改变了我黏人的性格,我开始变得懂事,也变得更独立。您还记得上初中以后,您第一次来学校看我吗?刚一进校门,您就哭得稀里哗啦,不停地问我,想妈妈没,吃得好吧。如果是以往的我,恐怕早已经先您一步哭成泪人了,但是那一次,我好像一瞬间长大了。我知道,要是我也哭了,您肯定心疼得泣不成声。所以,我一边强迫眼泪只能在眼眶打转,一边宽慰您。现在想想,我还是很骄傲当时对情绪的控制。还有我上初中后的第一次回家,那时候的我傻傻笨笨的,以为“回家”就是“搬家”。我把宿舍里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打包装入麻袋,鼓鼓囊囊得比我还长的一个袋子,我一路拖着到了车站,等到司机师傅帮我把行李抬上车厢时,才发现袋子早已经被磨了一个大洞,靠近袋子的行李面儿也被磨成一片卷着毛头、抻着几根丝线的破灰布。即使这样,回到家的我依然骄傲地向您炫耀我是怎样一个人拖着那么大的行李回家的。您笑着说我傻的时候,却红了眼眶,您眼角打转的泪水一如您来学校看我时,我眼眶中强忍的泪水。我们都是不善言辞的人,却都曾被那深深的爱激红了眼眶。
后来,您生病了。您哭着给我写遗书、拉着我交待存折上的钱、抱着我让我以后好好生活的时候,我呆得像丢了魂儿的人,14岁的我不懂得多大的事才叫危险。后来,我依旧照常上学,您和爸爸瞒着我去北京做了手术,直到姥爷的一个电话说漏了嘴,我才感到了深深的无助。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我永远记得,您从北京回来的那个晚上,用软布捂着的脑袋是没有一根头发的,光亮的头皮在白炽灯照耀下,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里,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您的脆弱。爸爸叮嘱我不要大声说话,那一晚上,我趴在您的床跟前,千言万语汇在嘴边,但是我不敢讲一句话,甚至怕自己的气息影响到您,我像在看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只是床上的您却是异常的孱弱。现在的我常常想起这个画面,我一直在自责,也在抱怨,没有人告诉我您做手术的消息,在您最难的时候,身为孩子我却没有陪伴在您的身边,这一直是我内心深处的一块伤痛。
妈妈,我很爱您,也很珍惜每一天的您。现在的我,如您所愿,已经独立,有了自己心仪的工作,也正在努力地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我对您有一个期盼,我希望以后的每一天,您可以为自己而活,喜欢的事就去追寻,曾经为我放下的喜好就去拿起,想买的东西就把买回来。曾经您是我最坚实的依靠,现在,我想成为您最坚实的后盾,我今后也一定会成为您最坚实的后盾。
祝您平安顺遂!
爱您的女儿 闫瑾
闫瑾,生于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文学杂志社《草原》杂志编辑。
我可爱的小蟠桃
亲爱的小蟠桃:
我滴可爱的朋友你好呀!你很好!会越来越好!
我现在正在给你写信,而你就在我旁边,洗漱完照镜子臭美,还是平常一样认真地看着你的脸颊仔细观察着。你总说你不喜欢脸上的那些红血丝,它也是你这么多年以来最嫌弃自己的一点。你说你以后赚大钱第一时间做的事儿就是把苦恼你这么长时间的红血丝给消灭掉。
哎,女生呀!就是麻烦。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头顶到脚趾揪出几百个毛病,总是不满意自己的这个或那个,总是想变得更好一点。说实话,我觉得你脸上的红血丝,没你说得那么丑,也丝毫不会影响你的颜值,反而让我觉得它很可爱,给你脸上添加了一丝活力,还给你省买腮红的钱了呢。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大学时有同学说你的脸像蟠桃,她说得确实很形象,你脸上的细密的小汗毛,加上那粉嫩的红血丝,简直就是行走的蟠桃呀。唯一不同的是,人家蟠桃带刺,你没有刺,你温柔着呐。那时候我还跟你开玩笑说:别人闺蜜都是带刺的玫瑰,我闺蜜是带刺的蟠桃。还百度找蟠桃的图片给你发过去,你当时还把那图当过微信头像。
从那以后,我逛超市看到水果摊里的蟠桃,串门儿去亲戚家看到盘子里躺着的蟠桃,回家看妈妈买的水果堆里的蟠桃,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你,然后一个人傻笑。哈哈,你真是无处不在呀,我的朋友!
我第一次见到你是军训的时候,那时候我觉得你像一只小猫咪,可可爱爱,笑眯眯的,好像从那开始,我就没怎么叫过你真名,一直叫你猫咪,你也确实像猫咪,爱睡觉,爱吃鱼。更重要的是,你还猫一样温柔,猫一样独立,有态度。
说到这里,我有点不知道是该叫你猫咪了,还是叫你蟠桃,要不现在把你这俩绰号加起来给你再起个可爱的名儿吧,叫猫咪是带刺的蟠桃!哈哈。我为自己的创意很有些得意呢,你呢?
不逗你啦,我可爱的朋友,不要嫌弃你那红血丝,那红血丝一点也掩盖不了你的美丽可爱和善良的心。很多时候,为都觉得自己真幸运,能交到你这么可爱温柔大方聪明的朋友。
我们会一起白头到老的,会一起退休去跳广场舞,一起去吃蟠桃……虽然那些日子还很遥远,但是一想到这漫长到岁月里一直有你在,为就特别安心。可爱的小蟠桃,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你的闺蜜 呼日
呼日,蒙古族,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文学杂志社《花的原野》杂志编辑。
你是我的一束光
道道:
想要认真给你写封信,写了又删,删了又写。不知该如何开头,纵有千言万语却表达不了你对我有多重要。
“听说咱俩分数一样?”
“嗯。”
“真的呀?太好了。”
你并没说什么,跟同学走了。从小到大,你一直都那么的“老成”。这是我对你最早的记忆,再往前我就想不起来了。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参加全旗趣味数学比赛,咱俩并列第一。你在2班,我在3班。当时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后来的后来,你我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高中时期,咱俩分到同一班,同一宿舍。一起上下课、一起去食堂,就连周末也是一起逛街购物,改善改善伙食。就算放假回家,也是隔三差五出来见个面,有时候就在广场上溜达,或者就那么坐着。记得,有一个同学问我:“你俩天天在一起,不觉得腻么?”她怎么能知道,我们形影不离的高中生活是我最开心的日子。现在,我是多么想回到那个时候。
就在刚刚,你还在帮我填报妹妹的省考资料。我早已习惯了一有问题就找你,一有困难就想到你。二十多年了,“时间飞逝”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你的存在,已然成为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去年夏天,有了你的陪伴,我才走过人生中最难过的时刻。你的开导、你的劝解、你的陪伴,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虽然从心底很感激你,但从未对你说句谢谢。
“等我退休了,开着房车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各个城市的养老院体验不一样的老年生活……”
我默默地把你的愿望记下来。
等咱俩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了,就一起上班下班。你顾不上孩子的时候,我来帮你……我的未来有你,你的未来也有我,我们永远在一起。
上次跟你煲电话粥,不知不觉聊了三个多小时。这还是第一次给你写信,对于称呼我还想了半天,刚开始写了“亲爱的”,可这么多年来,从没这么叫过,难免觉得怪怪的。想来想去,还是“道道”最贴切了。对,你就是我唯一的“道道”。唯一,无可替代。
今天是女人节,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所有的节日,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爱与被爱。我很喜欢,这一封信也是我送给你的节日礼物和祝福。我在这座城市,等你!
想你的乌斯哈乐
乌斯哈乐,蒙古族,生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内蒙古文学杂志社《花的原野》杂志编辑。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