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作家协会 2023-10-13 19:29:14 阅读量:
01
图书简介
辽阔大地
《辽阔大地——一个母亲和她的28个孩子》描写了“三千孤儿入内蒙”时期,发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一段感人故事,“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就是谱写这段佳话的内蒙古草原母亲的代表。都贵玛在平凡而又不凡的人生旅程中,体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纯朴、善良、真诚、信义和担当的优秀品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守护“国家的孩子”;在草原人民需要她的时候,她成为白衣天使,守护着草原上的孩子和母亲;在困境中的亲友乡邻、边防战士需要她的时候,她又变身爱的使者……都贵玛倾其一生书写着爱的篇章。该书描写了“人民楷模”都贵玛乐于奉献的人生故事以及那些被称为“国家的孩子”的孤儿们在杜尔伯特草原扎根、生长与这片辽阔大地相依而生的生命历程,折射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以都贵玛老人为代表的内蒙古各族人民尊崇自然、珍爱生命、无私奉献、担当作为的大爱情怀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02
创作谈
辽阔大地
没有到过内蒙古的人真的很难明晰“辽阔”这个词,而在内蒙古,辽阔这个词又不仅仅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广阔,还有胸怀。这是我在写“人民楷模”都贵玛老人的长篇报告文学《辽阔大地》的时候,时时在心里浮现的。
2020年上半年,接到创作“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事迹这本书的任务,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知名度这么高的人物难度太大。这一年,我的生活完全乱了节奏。我虽然在呼和浩特生活了近三十年,可是对内蒙古牧区的生活是有陌生的,所以难免有畏难情绪。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着一个创作组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深入生活。想借机了解一下牧区的生活。令我好奇的是,这里的人提起都贵玛老人,都以“额吉”相称,如果非说到她的名字,也是称为“都贵玛额吉”。他们说的时候是那么亲昵,那么理所当然,没有做作和刻意。
蒙古语的“额吉”,就是我们牙牙学语时便涌在唇边的“妈妈”,那是人之初最美妙的呼唤,也是一生中柔肠百转、醉心牵魂的亲情所系。而在我心里,那个称呼,是神圣的。
五十多年的时光,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有多少人和事都成了杜尔伯特天空上的过眼烟云,而都贵玛老人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走到今天,还能让这么多人称她为额吉,并在言谈之间充满景仰之情,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呢。
就这样,都贵玛老人的故事牵引着我一分一寸地向她走近,向这一片古老而神秘的草原走近。
走近的过程并不顺利,交流的困境、采访的困境、写作的困境……一一出现:怎么贴着人物来还原几十年的光阴?怎么才能获得更多往昔的生活细节并留住岁月绵延至今的温度?怎么能在一篇篇大同小异的报道的光环之外探求都贵玛老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怎么才能写出以都贵玛老人为代表的草原母亲的和善、包容和坚韧?怎么才能再现那些“国家的孩子”成长的画面?……这些问题不停在我的脑海中奔涌、缠绕,以至于我迈出去的每一步都滞重、迟缓。
是我采访的每一位书里的人物治愈了我的迷茫、困顿,每一次与他们的接触、交谈,都会被他们牵引,往事丝丝缕缕地自然走成了故事的脉络,像一棵树发育着根系,生长着枝杈,丰富着叶子,枝枝蔓蔓。所以,真诚地感谢在书中出现的所有的人物,感谢很多媒体的报道,尤其是《北方新报》多年来对都贵玛老人以及“国家的孩子”持续的关注。整个采访和写作的过程,我在寻找一个独特的角度,以一个普通的作家的视角去认识草原,认识牧区的人,去了解、体会那一片土地,那一位平凡而伟大的额吉,那一群扎根在这片土地、与本地人没有分别的南方孤儿。
在一个视频专访里,都贵玛老人说:“党和政府、人民给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颁发了这么高的荣誉,我由衷地高兴,这个奖章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而是那些付出心血养育国家的孩子的母亲们的。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母亲们抚养了国家的孩子,这是我们各民族之间共患难的一块历史的丰碑……”
这话,都贵玛老人发自内心。
都贵玛老人给我最多的感受就是她的宁静包容,欣然接受命运的馈赠,无论顺境逆境,都保持着一颗纯净澄澈之心。她善待每一个人,每一棵草木,对每一个与她有交集的人的关心都很纯粹,很真诚。
我永远忘不了初次采访她的午后,她和善地微笑着和我聊着往事,语气平缓,声音柔和。她的指尖一下一下点着桌上折叠的一块纸巾,好像她在指认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时,日影在慢慢移动,我的思绪有些飘忽,想着时光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流走的,而眼前这个慈蔼的老人,从花样年华到古稀之年,用半个世纪一点一滴的真情付出,向我们诠释了是什么善,什么爱。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要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风雨不惧、宠辱不惊、有血有肉的老人。她平凡得就像草原上千折百回的河流,自然流淌,澄澈宁静,涵养万物,却从不喧响。而她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广袤草野,是开阔、温暖、善良、无私的深厚情感,是这一片包容了岁月的悲欢、涵养着各族人民的辽阔大地。
“这些事,我都讲了快一万遍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可说的,那些事都再平常不过,日子也就是那么平平常常地过的。”她玩笑着对我说,稍稍停顿了一下,又说:“年少抚幼,中年扶老,一生如此。”
这十二个字,她轻轻说出,却重重地落在我的心上,说出了我的眼泪。
03
作品节选
辽阔大地
病房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脊柱受了严重的伤,都贵玛老人一动不能动地躺在病床上,甚至转头都做不到。她仰望着白白的天花板,白炽灯管亮着,在天花板上留下了一道影子。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却引起了胸口的疼痛。她大气不敢出,尽量保持着均匀的呼吸。
她想,张宇航打不通电话一定是着急了。说起来,他和自己也仅仅是一面之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么投缘。当年仅凭一张照片,她就感到这个戴着眼镜的斯文的年轻人特别亲切。
人和人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虽然远隔千里,彼此的惦念一直都没断过。
那一次在脑木更苏木乌兰席热嘎查的家里见面,她见到张宇航夫妇一点没有生疏的感觉。
“你就是我第29个汉族儿子”这句话,她是发自内心的。她对张宇航的看重,不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崇敬。她更看重的是他资助那么多内蒙古的孩子上学。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有人因为她带过二十八个上海娃娃给她用过,她觉得这句话放在张宇航身上更贴切。
二十八个孩子来到内蒙古草原的时候,她抚养了他们一段时间,那还是组织上的动员和选拔,她才有机缘去为国家的孩子出一份力。
而今,张宇航资助全国各地的贫困学生上学读书,这是自发的,源自内心的善良。
都贵玛老人以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
04
作者简介
辽阔大地
蒋雨含,又名蒋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学杂志社社长助理,呼和浩特市诗词学会主席。在《诗刊》《草原》《星星诗刊》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300余万字,出版诗集《与梦相依》《一首诗的距离》,散文集《飞花有约》,长篇报告文学《辽阔大地——一个母亲和她的28个孩子》等。2018年诗歌作品获第十二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曾在“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式晚会”“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蒙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晚会《赞歌》”“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火种采集及火炬传递活动”“《友谊的彩虹》中国蒙古国建交70周年文艺演出”等大型晚会和活动中承担文学撰稿工作。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