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作家协会 2023-07-28 14:56:30 阅读量:
《摇篮旁的额吉》 郭雪波 著
作家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01
故事梗概
摇篮旁的额吉
小说以“人民楷模”草原额吉都贵玛等英雄母亲的感人事迹为基本素材和核心故事,文学艺术化完成的作品。描绘了当年草原展开伟大的母爱胸怀,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从南方接受“三千孤儿入内蒙”,困难环境中抚养“国家孩子”茁壮成长的故事,讴歌中华民族一家亲血浓于水的亲情,彰显人性中母爱的伟大、慈悯、包容与真善美。
02
精选书摘
摇篮旁的额吉
1.
两位骑者,渡北方的哈拉哈河而来。
一直向南,几天后又有一条河挡在前边。
河床里,流动着冰凌。嘭咔,哗啦,冰排在相撞倾轧,响动如山裂。
草原的冰河,今年开得早,河岸上的湿润空气中已含有泥土芳香,春天提前到来了。天空中飞过北归的大雁,发出欢快的啼鸣,土拨鼠伫立在刚开启的洞口,静静谛听世界。万物正从漫长的冬眠中醒来。
远道而来的这两位骑者,勒马站在河岸上,观河上冰凌。
两匹马身上都是汗渍斑斑,人也显得疲惫。一男一女两人,合骑一匹黑鬃大骏马,另一匹枣红马的背上则驮着生活家当,鞍子两侧挂被褥行李、折叠小帐篷,鞍桥上堆放装食物肉干炒米的布口袋,用皮绳绑牢。一看便是来自北方牧区的长途迁徙者。
2.
厄日格泰临走时,一再嘱咐阿伦管好博尔忽和娜仁花,他已经发现两个小家伙用上海话嘀咕好几次悄悄话了,两个娃子都够精的盯紧点。另外就是,在外屋地拴好狼崽,千万不能放出去,必须严加看管,小狼崽正在长大会咬人了。他不放心,又找来巴鲁,让他想办法把这个祸害悄悄处理算了,养在家里毕竟不是个事儿。巴鲁问博尔忽不干咋办?他想了一下说,会玩儿腻的,新鲜劲儿一过也不会天天抱着了,你看着办吧。
巴鲁点点头。等厄日格泰走后,他来几次家里,发现根本没有机会下手,博尔忽和娜仁花几乎跟小狼崽黏在一起。弄得浑身都是狼毛,有一次还把狼崽抱到炕上,巴特桑、托雅们也跟狼崽打滚嬉闹在一起,已经开始长乳牙的狼崽还咬伤了托雅。额吉阿伦很生气,拍了一巴掌博尔忽,叫来巴鲁扔掉狼崽。
博尔忽认错,拼命哭叫,抱住小狼崽不撒手。
3.
在这张摇篮里小时候睡过的人,大小人物有上百个,有些是历史英雄,有些是社会名流、学者,还有不少革命者,当然,也有不太好的人,呵呵,五个手指也有参差不齐嘛。这上边记录的最后一个名字,叫德力戈,这个人应该就是你们的阿爸厄日格泰了,只是到现在他自己还没有想起来而已。
孩子们会心一笑。吉雅逗趣说,那是他老人家不好意思承认,他跟我和托雅姐,还有我们六个人的孩子前后都睡过一个摇篮,这张摇篮罢了!
大家又是一阵开心大笑,拿他们老阿爸逗闷子,感到很过瘾。老活佛抚须微笑,继续讲开他的话头。
03
评论家点评
摇篮旁的额吉
郭雪波基于其自身的经验阅历和艺术水准,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为作品注入了丰富的草原文化元素,并借助诗化的语言,为故事增添了大量颇具画面感的细节,使整部作品愈发丰满。
——何向阳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摇篮旁的额吉》是一部书写人间大爱的作品,具有显著的人性底色,它的价值也是恒常的,不会因时光流转而失色。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内蒙古人的新形象,在主题创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更为辽阔的意境。
——胡平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摇篮旁的额吉》的重大题材,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祖国的拳拳深情。郭雪波一直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在内蒙古的草原沙漠中长时间的跋涉体验,让他的作品始终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出原生态的鲜活状态。
——叶梅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摇篮旁的额吉》从历史到现实,时间跨度很长,故事有开有合,每个人物有始有终,是非常传统的中国长篇小说的写法,非常能吸引人。读者在阅读时并不会觉得写得很累赘,心里面会很舒服。
——曾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04
作者简介
摇篮旁的额吉
郭雪波,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两届签约作家,北京作协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主任,华文出版社原编辑室主任、副编审,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奖。出版过长篇小说:《狼孩》《银狐》《青旗—嘎达梅林》《蒙古里亚》《诺门罕之锤》《火宅》《锡林河女神》《山之巍峨-林则徐传》《摇篮旁的额吉》等十部;中短篇小说集:《大漠魂》《狼与狐》《大萨满之金羊车》《一个女孩的大雾之夜》《郭雪波小说自选集三卷本》等。《沙狼》《大漠狼孩》《银狐》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根据其小说改编的《沙狐》广播剧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小说《狗脖湾干校轶事》获“山花文学双年奖”等。
《阴山千里雪》 秦文茂 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01
故事梗概
阴山千里雪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点,通过追忆“我曾祖父——东北抗日敢死军司令向日葵”1937年9月至1938年3月在内蒙古境内“千里阴山脚下”的“敕勒大草原上”英勇抗击日寇的涓涓往事,深情讲述了“我曾祖父”在抗日烽火中历经劫难、涅槃重生、最终成为“八路军英雄”的神话般传奇故事,塑造了“向日葵、刘玉茭、高粱、白牡丹……渡边、内田一郎”等典型人物形象。
02
精选书摘
阴山千里雪
1.
“砰!”渡边的子弹终于出膛。可向日葵摇摇脑袋,还囫囵囵儿的。这是咋回事儿呢?正纳闷,侍卫软耷拉拉地跌进他怀里,胸口尚吹着烫烫的血泡泡,像喷涌的泉。向日葵就明白了。他眼泪婆娑地抹上侍卫的眼,心如刀绞。
刘玉茭的枪也响了。渡边后闪身,顺手还冲向日葵丢过来一枚手雷。手雷的引线不长,嗤嗤嗤,火烧眉毛地烧。
“闪开!”向日葵就地一滚,大吼。
“轰”,司令部底朝了天。
尘埃抖抖地落定。屋顶一个明晃晃的豁口,把天装进来,雾掉下一地,椽檩瓦砾各失其所,尘土抖抖簌簌地从破墙上落下来,迷了向日葵的眼。烟尘中,渡边一晃而过,没了踪影。
几抱粗的浓雾“噗嗵噗嗵”径直从豁口往屋里跳,冲向日葵坏笑。他感觉,左手血淋淋地粘在地上,再也不听他使唤了。
2.
双方正争得不可开交,忽见日军背后“哗”一阵大乱,接着,乱象就像瘟疫一样迅速传到了前营,日本兵唏嘘骚动,唧喳喧哗不已。他们吵吵着下意识地“呼啦”闪开一条通道。中有白衣小将挥舞一把雪亮的大刀片子,抖擞精神,杀将进来,刀锋所向,鬼哭神泣,血雨腥风,不一会儿白衣小将的刀口就钝成了毛驴脊梁。
白衣小将如一股强劲的龙卷风从日兵们身旁旋过,极速旋入交战双方的中心。人们看得心头发紧,脊背直冒冷汗,精神恍恍惚惚,迷迷糊糊就见白衣小将弯腰拾起玉茭,随即又打马扬鞭,旋风般刮走了。待到大家回过神来,白衣小将早已没了踪迹。这阵势,把战场上所有杀红了眼的军人们都看痴了。看傻了。看得忘记了时空。
3.
阳光明媚的陕北高原,花果飘香。
早晨,向日葵穿一身延安八路军总医院的病号服,走出病房。6个月了,他已经在这里整整住了6个月。现在,他截肢的左手已经痊愈,明天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
在他住院期间,八路军总部首长曾多次到医院看望他,让他感到无比温暖和鼓舞。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他也把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在心里默默地琢磨过一千遍、一万遍,他真想今天就返回部队,带领弟兄们连夜东渡黄河,重上阴山山脉的主峰大青山,在那里,与日本人来几场痛痛快快的游击战。
03
创作谈
阴山千里雪
把小说写得具体细致和生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趣。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有趣比生动形象还重要。人物要有趣,故事情节要有趣,叙述的语言也要有趣。
读者茶余饭后拿起小说的时候多数是想放松放松。我们只有为他们提供了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情节,有趣的叙述,让他们看着我们的书,情绪上得到放松,才有可能在这同时,让他们思想上或多或少从书中受到一点启发或教益。
04
评论家点评
阴山千里雪
在新英雄小说中,那些弱小、卑微甚至有过罪过的人身上,依然存在爱国爱家乡的情感,面对屈辱、欺凌和侵略,他们也必然起来反抗,他们成了英雄,是抗日战场上不可忽略的力量。新英雄小说写的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大历史。
—— 黄薇
故事的深度、广度、密度、温度,以其冲冠西风的滚烫和展示,为山河涤荡的时代,再次用血涌诠释了“瀚海百重浪,阴山千里雪”的丰盈与生动。
小说廓开了这千里雪,几个朴直而烈性的西北人,敢恨敢爱,金沙深埋,丛聚春秋。以破土萌芽之音,与其说是将阴山,不如说是将西北做了一个湍然而起伏的展示,颠沛其间的是作者的一颗无尘之心。
“影我之形,印我之心。我心不尘,与尔同明”,这既是这部小说的精神向度,也是它的艺术特色。
—— 王建中
05
作者简介
阴山千里雪
秦文茂,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就读于内蒙古大学文研班。著有文集《二月春风》、长篇小说《风生水起》《阴山千里雪》。《风生水起》曾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