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曲艺家协会 2025-09-04 12:08:18 阅读量:
八月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大自然泼洒的绿绸,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其间,风里裹挟着青草的芬芳。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便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缓缓铺展。
8月25日至30日,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与内蒙古曲艺家协会携手组建调研采风团,其中,浙江省采风团由浙江省曲协名家计划人才、浙江省摄协新峰人才组成,一行人深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四地,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旨归,开展了一系列文艺交流与采风活动。这不仅是两地艺术理念的碰撞,更是一次扎根大地的创作实践,让文艺的种子在草原与江南的交融中,生长出崭新的力量。
一、走进历史现场:
触摸乌兰牧骑的红色精神与地方文化脉络
(1)乌兰牧骑展厅:深味“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光辉岁月
走进西乌珠穆沁旗与正蓝旗的乌兰牧骑展厅,仿佛踏入一部流动的草原文艺史。六十余载岁月里,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以天为幕、以地为台,把歌声与欢笑送到牧民身边的故事,通过一帧帧影像、一件件实物静静流淌。
艺术家们驻足观看宣传片,指尖拂过队员用过的乐器与道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化作了队员们踏遍草原的足迹、牧民们眼中的笑意。“乌兰牧骑是文艺创作的标杆,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活诠释。”浙江省曲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唐爱超感慨道:“我们去年刚成立的‘浙江曲协百支文艺宣讲队’,正是要以乌兰牧骑为榜样,学习这种坚守与奉献,把文艺宣讲与文化惠民之路越走越宽。”
(2)太仆寺旗:走进非遗工坊、民营剧团与文化大院,触摸地方文化基因
调研采风团走进雪军灯笼有限公司,沉浸式体验非遗灯笼制作的精巧工序,感受纯手工编织的温度,围绕南北民俗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展开热烈交流;在太仆寺旗晋剧团,两地文艺工作者围坐畅谈,就新时代民营剧团的发展、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各抒己见;在文化大院感受到乡村振兴变化。
特色文化站点已成为太仆寺旗的文化缩影。它们让交流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对话”,让艺术家从“观察者”成为“参与者”,真正实现了南北文化在实践层面的交融与碰撞。
蒙浙艺术家在太仆寺旗晋剧团合影
二、南北同台:
演出与座谈中的艺术碰撞与初心对话
(1)文艺交流演出:北疆豪情与江南婉约的交响
当西乌珠穆沁旗的草原飘逸江南的柔婉韵律,一场跨越地域的艺术盛宴拉开序幕。
乌兰牧骑队员带来长调《远方》、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笑磕亚热(蒙古语相声)《简话“嗯”》等节目,尽显草原的辽阔与豪迈;浙江艺术家则献上绍兴摊簧《石二探九斤》、温州鼓词《牛筋悠扬》、快板《幸福路》和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婉转音韵间流淌着江南的灵动与深情。
活动现场
(2)惠民演出与座谈会:与五代乌兰牧骑队员共话“文艺初心”
8月27日,正蓝旗奶酪会客厅举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北疆情・江南韵蒙浙文艺惠民演出”。阿萨尔合奏《古力查干阿萨尔》、独唱《金莲花》、女群舞《快乐牧人》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接连登场,赢得阵阵喝彩。
演出结束后,蒙浙艺术家与五代乌兰牧骑队员展开座谈,围绕创作灵感、表演技艺、服务基层等话题畅所欲言。每一句真诚的分享,都是对“文艺为民”初心的重温与延续。
与正蓝旗历任乌兰牧骑队长合影
三、扎根与交融:
在星空与草原之间凝聚创作力量
(1)正镶白旗:草原星空下的灵感启迪
夜幕降临正镶白旗,天眼星空基地为艺术家提供了与宇宙对话的舞台。这里没有光污染,银河清晰可见,星光洒落草原,仿佛自然与艺术在此相拥。
浙江的摄影师以镜头捕捉星河与大地交融的瞬间,曲艺家则在宁静中思考,如何将这份辽阔与纯净融入未来的作品。草原的星空,成了两地艺术家心灵相交的独特背景,也让这次采风超越了普通交流,升华为一场创作灵感的集体觉醒。
正镶白旗的草原星空
(2)深入生活,才是文艺永恒的土壤
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交流,是一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动实践。走在草原,听牧民讲述故事;坐在百姓中间,感受文化的温度;仰望星空,接受自然的馈赠——艺术家不仅积累了丰富素材,更深刻理解了文艺工作的初心与使命,正如活动组织者所言:“这次精准化的艺术互动,为两地搭建了宝贵的桥梁。”浙蒙两地的文化交融,不仅为锡林郭勒留下动人篇章,更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笔。
全体合影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