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呼和浩特市文联 2022-06-29 17:08:20 阅读量:
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田明
人们常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暗。没有它,世界将失去光明和希望。长篇报告文学《黄河赤子》给我们再现了一个心中有爱的人——道德模范、内蒙古好人、清水河县东华商砼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根善,一位勇立潮头的创业者、心有大爱的奉献者、在黄土地上奉献赤子之心的企业家。
清水河县地处呼和浩特市最南端,面向长城,黄河从县城西侧流过,全县都处于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带,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成为这里的地理特征,加之地理位置偏远,一直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然而,也正是这独特的位置、环境条件,造就了这方水土上人们纯厚、善良、顽强的性格与品德。
乔根善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在他的记忆中,有言传身教的祖父,有吃苦耐劳的父亲,更有勤劳善良的母亲,这些身边的亲人把淳朴、善良、厚道这些美德全部传给了他。
在他童年的岁月里,生活的艰苦、求学的渴望、失学的痛苦与迷茫……各种各样的难以想象的困难、无尽的忧伤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撞击着他年幼的心灵。这些苦难、忧伤和心中的痛,激发了他改变家乡及亲人命运的向往,激发他立下了顽强进取、改善这一切的志向,并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慈善的种子,《黄河赤子》用感人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切。
爱是一种力量,在爱的阳光下,种子萌发了。奔流而过的黄河养育了家乡的人民,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给予了乔根善爱的教育和传递,更给予了乔根善坚韧顽强、发奋进取的意志品格和力量。喝着浑浊的黄河水,听着感人的“君子津”的故事长大,正直无私、仁义友爱、诚信担当,这一切成了乔根善的创业之举、奋斗之行、坚守之意、奉献之心。中国人视修路、建桥是一大善事,这也是乔根善不改的初衷。正如作者在采访中所遇,一个四岁的儿童都知道,家门前的路和桥是乔根善修的,“有困难找老乔”,是人们对乔根善最信任的表达。几十年,乔根善向生他养他的故乡献上一颗赤子之心,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他的品质,他的为人,他的善举,妇孺皆知。他就是这样慷慨解囊、扶困捐助,这也成就了他向善而行、怀善成长的传奇人生。
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做慈善家,慈善能进一步弘扬企业精神,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做更多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实现企业家的人生价值。莎士比亚说,慈善不是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多年来,乔根善一直心怀慈善事业,他将慈善当成一种责任,变成一种习惯,这既彰显了乔根善的人格魅力,更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他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他的事业蒸蒸向上,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他本人也被评为内蒙古好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拼搏进取、造福一方的奋斗篇章。
关爱的心,慈善的行,通过《黄河赤子》让我们得到了慈善的分享,《黄河赤子》真实地记录了所发生的一切,也让我们记住了好人乔根善。
好人乔根善把爱像阳光一样洒向他关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贫困家庭,关注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爱又像河水一样沁润着干旱的土地,滋润着故乡人的心田。他的善举带动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行动中,汇成了爱的奉献的泉流
《黄河赤子》作者刘巧玲女士也正是被这种精神感染而感动,数次深入到乔根善的家乡,走村入户,深入家庭、企业,采访亲友、同事、客户百余人次,全面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种种困难,以一名作家的责任与担当,用了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长达2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在广大读者面前展示了一部真实、亲切、令人赏心悦目的好作品,如同身临其境一样,为读者全面了解好人乔根善提供了生动的画卷。同时,该报告文学展示了清水河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让读者在净化心灵中又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更让读者记住了好人乔根善。
在这里,让我们向好人乔根善致敬,向作家刘巧玲致敬,希望我们的作家像刘巧玲一样,做一名深入生活、勤奋创作的文艺工作者。
(本文作者系呼和浩特市文联原副主席)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