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4-10-23 19:17:12 阅读量:
张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內蒙古群众艺术馆美术摄影部主任,内蒙古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部主任、内蒙古美术馆艺术总监,现任内蒙古政协书画院院士,曾在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粉画、插图、连环画等多个画种创作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民间美术展优秀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优秀奖、内蒙古第八届艺术创作萨日纳奖、内蒙古第二届美术创作神马奖。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第五届体育美术作品展,塑造中国新形象全国美术作品,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粉画双年展,全国第七届、第九届、第十一届水彩粉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女性水彩作品展,国家艺术基金当代少数民族女性题材中国画美术作品展。全国首届水粉画展。三幅大型作品入选自治区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并被收藏。
回忆早年的内蒙古美术家协会 内蒙古美术馆——我成长的摇篮
张玉 1959年,父母带着全家住进了内蒙古美协办公院里,那时我5岁(现内蒙古文学馆地址)。据父亲讲1952年自治区宣传部部长胡昭衡批准2万元钱款,准备给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盖一座能展示美术作品的场地——内蒙古美术馆。当时内蒙古美术馆隶属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是美协的展览场地。内蒙古美术馆筹备办公室成立,于是父亲与旺亲老师开始在呼市选建馆地址。开始上级首批的地址是当时的呼市展览馆,(现呼市美术馆南)的一片地方。但是这片地,去看了之后,不合适,因为那里当时是一片沼泽地。于是又重新选,之后就选了现文学馆这地方。当时这地方是军区部队驻扎的军营。经费不多,当时利用拆了军营的旧木料和砖料盖了一座800平方米的内蒙古美术馆,加上后院美协办公室,形成办公区和展馆的一个四合院。因为当时的美术馆和美协需要时时有人,于是我父亲带着我全家就搬到这所院里,后续官布老师和旺亲老师全家也住了进来。以后王济达老师、官其格老师,奎勇老师、杨耿老师、查洪武老师等都在院里住过。那时解决了办公难题,方便各盟市美协会员来访联络工作,方便组织画家群众参与美术培训活动。所以,这所美术馆和美协的办公场地从1957年开始使用,一直到2017如今新馆落成搬迁使用。中间1991年在原址又翻盖了,面积增加到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其余面积为办公面积。从旧美术馆在原地翻盖,渡过了60年,内蒙古美术馆如今在新址建了35890平方米的新馆。至今美协和美术馆一共经历了67年历史。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给予内蒙古的艺术家和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造型艺术作品展示、交流、收藏、教育、宣传的阵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在内蒙古文联的领导下,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内蒙古美术馆近70年的过往,在内蒙古的文化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功不可没。50年代,当时内蒙古美术馆在全国多数省区及少数民族省区是建立最早的专业展馆。国内外许多著名的老画家、书法家、摄影家都到此来访和参观过。父亲担任内蒙古美术馆首任馆长近30年。 内蒙古美术馆首任馆长张光壁 记得那些年,美协和美术馆组织的各项活动。记得60年代,美协多次组织基层专业、业余美术工作者的创作培训班。还有乌兰牧骑有绘画基础的队员进行提高和培训。耳濡目染,使我对绘画一步步感兴趣。 美协培训的学员当年背着行李,住在展厅里,展墙的屏风隔开一间间的宿舍。美协培训国画时发给学员们一张素描纸、每人半块墨、还有一张宣纸,不可浪费。培训学员时发一些油画颜料,有些颜色要共用。培训版画学员时发一盒木刻刀和一块三合板,油墨共用。那时全区每年重要美展和全国美展都是要从各盟市、旗县调来重点作者,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的老师们,从选题到创作过程都是从头到尾亲自指导,直到作品完成。老师也辛苦,学员也辛苦。记得我那时老师指导学员时,我就站在现场,看了又看。观察一幅草图提的意见,怎么改好,我都亲眼见过。那时美协的老师们辅导的非常认真,学员们就盘腿坐在展厅里的水泥地上搞创作,老师们辅导也盘腿坐在地上。老师们没有任何报酬,这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学员们千里迢迢来到呼市,带着粮票、背着行李。农村的作者还挣着误工补贴工分。那时组织这样的活动,大家只有一个心愿,要提高自已的绘画水平,要多学习,要让内蒙古美术事业水平提高一步。在全国美展入选、获奖。 我记得陶世虎老师从墙角抄起一块破玻璃,在上面挤上油画颜料,蹲在墙角改画。乌恩老师盘腿坐在地上教学员勾线、教三矾九染工笔画制作过程。 为了适应当时乌兰牧骑需要培训,美协还专门从药店买了江米纸,贴在一块块适合幻灯的小玻璃板上,创作连环画,为农牧民宣传一部部模范先进事迹。我还学着临摹了一套宣传大庆油田王进喜和3211石油钻井队事迹连环画,自制木制小盒,拿手电当灯给父母放映。 张玉 美术家协会的画家们,50年代至60年代,为了挖掘抢救濒临失传的民族图案,去各地走访牧民,征集蒙古族传统图案,那时没有照相没备,更谈不上彩色的胶卷和手机,他们都是带着水粉颜色现场画。这些收集的图案保留至今,是当年许多美术家们集体的功劳。 基层的许多业余作者,只要到呼市,都要到美协来拜访美协的老师,美协真正成为会员之家,会员们一有机会就会到美协来坐坐,聊聊。我家在美协住,当时盟市旗县的画家,总是到家来找父亲。我记得60年代困难时期,有些美术青年,生活困难,我父亲就留他们在家吃饭。于是,我也认识了许多当年的基层画家。现在,有些当年的美术青年都成了老画家,见了我,与我念叨父亲与他们的情谊。 每年画家们集体去写生,带回许多生动的农民和牧民人物形象的素描和速写。50年代,我父亲带领版画家彦涵到四子王旗采风。70年代,中央美院画家侯一民和邓澍俩人到旺亲家交流写生作品。我每次都要去看,听他们讲写生过程中有趣的故事。 张玉 1970年,内蒙古文联一批艺术家都被派下到巴盟生产建没兵团去劳动锻炼了,父亲与耶拉分配到一个连队。在兵团画舞台背景,做木工,油家具,教兵团中爱好美术的战士画画。父亲由于营养不良,当时患夜盲症,晚上走夜路就看不见路了,但是,仍然坚持在兵团锻炼。这些情景都是父亲与耶拉老师聊起那些年的经历才知道的。 那时的艺术家们,条件虽艰苦,但浪漫的情怀永远不缺少。那些美术家协会的年会,我们美协院里的孩子们都去参加。画家们一起出节目,穿着布置展览的蓝大褂工作服在展厅跳舞。 由于我小时侯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非常熟悉美协和美术馆的环境和工作,我在美术馆工作近20年里,对这里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轻车熟路。 那时,美协的画家们就在美术馆里张灯结彩,庆祝新年。年复一年,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现在那些美协的老画家、刚解放的最早的一批画家,大多数离开了我们。尹瘦石、刘天呈、旺亲、超鲁、官布、乌勒、乌力吉图、关和璋、万国志、耶拉、金高、李荣华、乌恩、张光壁、耐力图等。还有在世的王玉泉、王济达、奎勇等。许多记不住名字的美术前辈们,无论是从延安来的、本土少数民族的、老绥远省的,解放初期大学毕业分配来的、还是支援边疆各省来的老画家,五湖四海,都为内蒙古美术事业起到奠基作用,为内蒙古美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是各民族画家共同书写了内蒙古美术史。也是内蒙古文联发展中做出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 张玉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的画家们,在国家发展建没中,从来没有停止过画笔,总是给祖国和自治区各民族献上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