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揭秘:神舟飞船为何要在甘肃酒泉起飞,却在内蒙古着陆?

来源:河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2021-06-19 20:14:01   阅读量:

 揭秘:神舟飞船为何要在甘肃酒泉起飞,却在内蒙古着陆? 第1张Ibj内蒙古文联网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Ibj内蒙古文联网

  如果把载人航天飞行比作一场太空接力,着陆场就是最后一棒。而你知道吗?神舟飞船在酒泉起飞,却在阿木古郎着陆。Ibj内蒙古文联网

  对于这一安排背后的故事,小编带你一起翻开《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这本书了解下——Ibj内蒙古文联网

酒泉,“神舟”起飞的地方Ibj内蒙古文联网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发射场。作为中国的航天第一港,我国第一枚导弹在这里发射,第一颗卫星在这里上天,第一枚洲际运载火箭从这里飞向太平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基础,拥有完善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计量、铁路运输、发供电设施设备,可完成多种轨道卫星的测试发射任务,具有良好的载人航天发射试验基础。Ibj内蒙古文联网

  发射场选址经过了一年多的地理考察,专家们走遍了戈壁沙漠,对发射区、降落区、应急救生区都做了详尽考察,一致认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处于戈壁平原地带,人烟稀少,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气象条件优越,对跟踪测量的限制小,发射前后航天员应急救生条件极好,年可发射时间长达300多天,有利于发射场各项设施的建设。还有一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距离城市远,环境艰苦,利于保密,符合“只干不说”的原则。但是,根据载人航天任务的需求,原有的发射场已不适应今后的载人航天发射,需要新建一座专门用于载人航天的新发射场。Ibj内蒙古文联网

  1994年7月3日,载人航天发射场在大漠深处奠基。发射中心主任、发射场系统总指挥李元正把发射场方案设计工作交给了发射场系统的总设计师徐克俊。他对徐克俊说:“一定要争取主动,拿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射场方案。”Ibj内蒙古文联网

  徐克俊是个敢作敢为、勇于创新的专家,接过任务,他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归纳了世界上工艺流程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并拿出了远距离测试施工的方案。Ibj内蒙古文联网

 揭秘:神舟飞船为何要在甘肃酒泉起飞,却在内蒙古着陆? 第2张Ibj内蒙古文联网

  徐克俊,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Ibj内蒙古文联网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过去采取的是火箭分段测试、分段总装、分段运输到发射场后分段对接,再进行重复测试的模式。按照徐克俊的想法,载人航天发射场应采用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Ibj内蒙古文联网

  “三垂一远”“三垂一远”指的是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发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大幅度提高了载人发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备短时间内连续发射的能力,同时满足未来空间站应急救援发射的需求。这个方案被徐克俊进一步丰富后写成论文,发表在《载人航天》杂志上,被钱学森看到了,他立即给工程负责人打电话说,徐克俊的文章“很有用,能供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参考”。Ibj内蒙古文联网

  3年多的时间转眼过去了,1998年春节刚过,空旷的戈壁滩上奇迹般地矗立起一座巍峨的厂房。雄伟的发射塔和蓝白相间的双工位垂直测试厂房遥遥相对。两条相隔10多米的铁轨从垂直测试厂房大门一直延伸到发射塔下的导流槽两旁,这就是用于垂直转运的铁轨,笔直而光滑。Ibj内蒙古文联网

  发射场建成了,但能不能承担起发射飞船的重任,需要通过飞船、火箭在发射场技术合练做一次初步试验。1998年5月,载人航天工程在发射场进行第一次合练,所有的大型地面测试设备、庞大的电缆中枢,都要在合练中铺设完成,工作人员也要通过这次合练,掌握基本的发射流程。经过发射场全体人员的努力,合练取得了成功,前来视察的首长高兴地对李元正和徐克俊说:“祝贺你们!发射场顺利通过了评审!”Ibj内蒙古文联网

阿木古郎,为英雄回家护航Ibj内蒙古文联网

  航天员和飞船返回是载人航天飞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把载人航天飞行比作一场太空接力,着陆场就是最后一棒。根据国际航天界的记录,飞船返回阶段往往是航天员罹难最多的阶段。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在返回时失事的。Ibj内蒙古文联网

  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疆域中,选择一块2000平方千米的平坦区域不难,但要找到一块既能够满足着陆条件,又符合飞船轨道要求的区域并不简单。从1993年2月至1996年10月,工程指挥部组织人员对河南、四川、内蒙古、辽宁、甘肃、新疆等所有理论上适宜飞船着陆的地方,经过6次大规模的实地勘察,动用直升机17架次,车辆行程23500千米,勘察面积达18万平方千米。根据图上作业和空中勘察的结果,初步拟定主着陆场选在河南开封至驻马店以东长约200千米、宽约100千米的范围内。Ibj内蒙古文联网

  1993年2月初,王永志前往河南进行地面详细勘察。望着星罗棋布的村庄、茂密的树林和随处可见的柴草堆,王永志意识到一个问题,树木和建筑多,势必会影响飞船的降落,而村庄多意味着人口密度大,飞船降落前就要疏散群众,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扰民。Ibj内蒙古文联网

 揭秘:神舟飞船为何要在甘肃酒泉起飞,却在内蒙古着陆? 第3张Ibj内蒙古文联网

  2005年1月,王永志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Ibj内蒙古文联网

  这不是王永志心目中理想的着陆场,他想另选新址。但原方案已经过中央批准,这个“马后炮”要不要放?王永志考虑再三,为了对国家负责,对载人航天工程负责,勘察结束后,他在总结会上正式提出建议,主着陆场要改址。Ibj内蒙古文联网

  王永志的想法当即遭到了反对,有人提醒他说,着陆场的位置变化会带来一系列技术上的变化,轨道倾角、搜索救援回收的设施和设备配置、测控通信系统的布局都要改变。而且,原定着陆场尽管存在隐患,但飞船降落时撞到建筑物和树木的概率很小,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更重要的是,选址方案已经向中央报告过了,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如果这时提出更改,中央会怎么想?Ibj内蒙古文联网

  这些话,丝毫没有动摇王永志的决心,他耐心地说:“我们干载人航天不是打几艘飞船就完了,降落一两次很可能不会出问题,但要是方案留有隐患,迟早会出事。如果因为选址不当,造成的后果是人命关天的,那时我们又怎么向中央交代?”说到这儿,王永志停了下来,逐个看了看在场的每个人之后,接着说:“实际上,如果从全局出发,把着陆场调整与飞行轨道优化设计联系到一起考虑,不仅可以解决着陆的安全问题,更主要的收获是飞船返回主着陆场的机会增大了,航天员的安全性更高了,花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Ibj内蒙古文联网

  回到北京后,王永志把主着陆场实地勘察的情况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总指挥丁衡高和副总指挥沈荣骏都支持他的意见,决定改变主着陆场地址。Ibj内蒙古文联网

  1993年6月,王永志又率队出发了,一行14人直奔内蒙古大草原。他们先乘坐直升机对乌兰察布盟的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伊克昭盟西部的草原和戈壁沙漠进行空中勘察,选定空旷平坦的地区后,再乘汽车进行地面勘察。Ibj内蒙古文联网

  王永志的视野渐渐地聚焦在了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这片草原处在大青山北麓,南高北低,海拔1000~1200米,地势宽阔平坦,人烟稀少,由此向西将近1000千米也是同样地形的平原地区,为飞船弹道式返回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安全走廊。Ibj内蒙古文联网

  王永志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满意,更坚定了他更换着陆场的决心。考察结束后,他和丁衡高专程向中央汇报了主着陆场的更改方案,李鹏总理亲自听取了他们的汇报。Ibj内蒙古文联网

  按照王永志提交的这个方案,飞船的飞行方案有了重大变化,每次任务结束之后,飞船按计划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并将原定52度的轨道倾角降低到42~44度,使主着陆场能够位于飞船下点轨迹的弧顶,增加了飞船正常返回的机会。如果四子王旗不具备气象条件,飞船返回舱还可以在返回主着陆场的途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南边的副着陆场着陆。另外,为了保证飞船在任何故障情况下应急着陆时,都能够迅速地找到返回舱并且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王永志还建议,在陕西榆林、河北邯郸、四川遂宁及国外有关国家和地区布设多个陆上应急救生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这样的设计,给飞船轨道设计、着陆场、测控站、测量船配置布局方案确定创造了条件。Ibj内蒙古文联网

  除地面搜救之外,王永志还研究制定了一套海上搜救对策。因为飞船发射后,很快进入海洋上空,如果出现意外需要救生,我们面对的将是5200千米范围的茫茫太平洋,在汪洋大海中寻找一艘小小的飞船,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可如果不能在24小时内把返回舱打捞回来,航天员就会有生命危险。为了实施海上救生,美国当初派了3艘航空母舰、21艘舰船和126架飞机,动用了2.6万人;苏联的规模小一些,但也布置了7艘舰船和110架飞机,动用了4500人。依照中国的国情,我们难以组织这么庞大的搜救力量。怎么办?王永志的对策是,利用飞船自身的能力,控制飞船就近飞向三个预先设定的海上应急搜救圈。这样,一旦飞船落入大海,定点等候的6艘船很快就能找到,减少了搜救力量,提高了时效。Ibj内蒙古文联网

  李鹏总理听了王永志的汇报后,当即表示:“改得好,就这样定了,批准实施这一方案。”Ibj内蒙古文联网

揭秘:神舟飞船为何要在甘肃酒泉起飞,却在内蒙古着陆? 第4张Ibj内蒙古文联网

相关图书Ibj内蒙古文联网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Ibj内蒙古文联网

  兰宁远 著Ibj内蒙古文联网

  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Ibj内蒙古文联网

  从古老的飞天梦想,到“东方红一号”的壮美腾飞;从中国航天员首次飞向太空,到第一次太空漫步;从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员的首次出征;从完美的太空授课到太空33天的全新征程,回望载人航天工程走过的壮丽航程,中国航天人在迈向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飞天之路……Ibj内蒙古文联网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