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头条、极目新闻 时间:2021-11-19 11:56:18 阅读量:
11月5日,“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都贵玛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的牧民,她与28个“国家的孩子”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人,她被亲切地称为“草原最美的额吉”。
侧重从母亲角度塑造草原最美的额吉
记者: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三千孤儿入内蒙”作为小说创作题材?
郭雪波:5年前,内蒙古文联、作协打造“文学精品工程项目”,提供给作家一些重大题材,自治区以外的作家、老家是内蒙古的,也可以参与。我是北京市作协签约作家,老家是内蒙古的。我从众多选题里挑选了“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重大主题。经过4年半的调查采访,采访了众多草原母亲的故事,深深为之感动。目前,书刚出版,《摇篮旁的额吉》也入选了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遭遇自然灾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请缨,将三千多名南方孤儿接到内蒙古。
当时内蒙古也很困难,也没有多少牛羊,没有多少牛奶羊奶,内蒙古人民勒紧裤腰带,把这三千多名孤儿抚养长大。“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题材,过去也有作家写,也拍过电视剧《国家的孩子》,但过去从孩子的角度写得多,我这次侧重从母亲角度塑造“草原最美的额吉”,反映母亲的仁慈、博爱。
小说人物以都贵玛为原型
但不是都贵玛
记者:都贵玛的故事十分感人,你的这部作品不是报告文学,是长篇小说,那么原型和小说塑造的艺术形象之间是什么关系?
郭雪波:文学创作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泥土。有了小说原型,还需要用文学的描述,来塑造形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善美的故事,要关注到,不能放过。文学的初衷就是反映真善美,我很有幸碰到这样的选题,写好这些故事是对我们的本能要求,也是我们的职责和担当。
小说既要符合历史,也要符合当代的阅读需求。我从上百万字的写作材料中,取其精华,反复地选择细节,修改了五六稿,才有了今天与读者见面的故事。
小说人物以都贵玛为原型,但不是都贵玛。小说主人公叫“阿伦高娃”,是一名30多岁的下放干部,从下放路上就一路收养孤儿,除了自己抚养长大5个孤儿之外,经她管理的妇幼救护站接受转送了30多名孤儿。她的丈夫“厄日格泰”,是一名隐名埋姓的老地下党员,曾经被日本人打伤,脑袋里有一颗子弹,一生追随阿伦高娃,帮助她一起抚养孤儿。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一直到他们退休,把5个孤儿抚养长大。孤儿们有的大学毕业,有的研究生毕业,他们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又回到养育他们的家乡,报效家乡。小说历史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史诗性的。
小时候吃窝窝头 野菜 泥土
记者:你现在还经常回老家吗,觉得家乡变化大吗?
郭雪波:我是在北京退休的。我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专业。毕业后在内蒙古社科院从事文学研究工作,1984年又调回北京工作。退休前是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的编审。
我基本上每年都回内蒙古老家,也一直关心老家的事情。我的许多亲戚都住在科尔沁大草原,上世纪60年代和大家一样,吃不饱肚子,我小时候也是吃窝窝头、野菜,饥荒的时候野菜也吃不上,我还吃过泥土。三年自然灾害的磨难,我们都经历过。所以,当时的内蒙古也很困难,能抚养三千孤儿长大非常不容易,是有大爱的。
现在家乡变化大了,最大的变化是富裕了,老百姓都念共产党的好。种地不收税,还有各种补贴。草原上机器收割也普及了,牧民们很安闲。这些年政府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像歌唱比赛、跳安代舞、赛马、摔跤、越野车比赛……牧民们一点都不寂寞。
作家简介
郭雪波,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狼孩》《银狐》《青旗嘎达梅林》《蒙古里亚》《诺门罕之锤》《山之巍峨——林则徐传》等;中短篇集《大漠魂》《大萨满之金羊车》《狼与狐》《郭雪波小说自选集三卷本》《一个女孩的大雾之夜》等十余部,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韩等文字在国外出版。根据《沙狐》改编的广播剧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银狐》《狼孩》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大漠魂》获“联合报文学奖”,《狼孩》获香港“中学生好书龙虎榜”十本好书奖;并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奖。
>>>名家推荐语<<<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