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间:2022-04-11 17:06:26 阅读量:
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创作总结座谈会现场
“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创作总结座谈会”举办——
重新发掘焦裕禄,
在新时代传承发扬“焦裕禄精神”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博
2022年适逢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并由焦守云担任总监制,生动表现了焦裕禄“以人为本,对工作负责”的朴实情怀,艺术化地塑造了一位平凡、接地气而又伟大的党的好干部形象。影片在2021年上映后,获得了业界专家与广大观众的好评。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为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传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充分研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影片的创作经验,由中国影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的“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创作总结座谈会”4月8日在京举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出席座谈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在致辞中表示,以创作座谈会的形式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既是对焦裕禄同志的告慰,也是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好方法,还是梳理、总结英模片创作方法的好机会。他表示,创作“焦裕禄题材”,就是要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来唤醒中国记忆、传承中国精神。50多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焦裕禄为原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样式,创造了真实、生动、感人的优秀党员形象,艺术化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非凡历程,这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曾德亚,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出品人、四川省影协主席、峨眉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梅分别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致辞。湖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何文正介绍了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上映情况及取得的积极社会效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代代传承至今,早已成为亿万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而焦裕禄同志的光辉形象也被大家深刻于心。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独辟蹊径地从家人的角度展开叙事,塑造了一个更加温暖、更加立体的焦裕禄形象,以平实的视角再现了一位“好党员”“好父亲”“好丈夫”,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向观众娓娓道来。
王一川、李舫、王兴东、胡智锋、饶曙光、康伟、宋智勤、张卫、李道新、皇甫宜川、谭政等与会专家学者,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表示,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遵循“化理为情,变官为民”的方法创作英模人物电影,拉近了英模与观众的距离;在叙事上采取“叠加平凡事迹成不凡”的策略;展现人物性格的立体性,通过同事、妻子、女儿的视角多侧面还原英模人物;注意运用当代民间话语,于浅显处体现深刻;深挖人物性格的根源,成功塑造了“忠孝一体化”的焦裕禄形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表示,焦裕禄同志是干部的典范、人民的公仆、时代的楷模和英雄的榜样,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将一位英雄还原到生活之中,他既是模范人物,同时也是平凡的父亲、丈夫和儿子;同时将“焦裕禄精神”还原到他所植根的伟大时代之中,深刻表现了这种精神的形成原因与过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编剧王兴东借用焦裕禄的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表示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他认为《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渗透着创作者真情实感的作品,影片艺术风格细腻、人物塑造真实,很多场景都十分感人,堪称新时代英模题材电影的创新之作。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认为,创作拍摄《我的父亲焦裕禄》,首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理应以艺术的方式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影片与电影《焦裕禄》一脉相承,为英模人物赋予了更具新时代特色的人性化内涵;此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塑造了新形象、讲述了新故事、表达了新艺术形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饶曙光表示,影片大胆地直面并表现了焦裕禄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富有真实情感的英模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传播力,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认为,《我的父亲焦裕禄》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品格,影片从人的情感出发塑造人物,在母子、夫妻、父女之间建构起一种亲情叙事模式;对“焦裕禄精神”进行艺术礼赞,具有高度的艺术质地和动人的情感力量;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支撑人物行动与精神建构;在工业语境下创造了表达上的新意,丰富并拓展了焦裕禄形象。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表示,当代观众需要在影片中获得共情,《我的父亲焦裕禄》通过丰富的性格描写和情感描写,以及立体化的性格塑造和充分的情感渲染,成功地向“90后”和“00后”观众推广了“焦裕禄精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道新评价,《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优秀影片,也是一部有人气、有地气、有底气的主旋律精品,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真实的情感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充满电影艺术的气度与魅力。《中国电影报》社长、总编皇甫宜川也认为影片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对焦裕禄形象的成功塑造、对“焦裕禄精神”的充分彰显、将英模人物还原成可信的普通人、几位主要演员的精彩表演等几个方面。《电影艺术》主编、研究员谭政表示,“焦裕禄精神”在当下仍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量,《我的父亲焦裕禄》用亲近性的视角和语态,塑造了一个更加鲜活和丰满的焦裕禄形象,彰显了精神引领价值。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韩梅表示,此次参与拍摄《我的父亲焦裕禄》,是峨影传承“焦裕禄精神”的体现,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拍摄新时代主旋律影片的又一次实践。《我的父亲焦裕禄》登上银幕,仍能引起巨大的社会关注和观众追捧,究其原因,一是焦裕禄伟大的人格感染力,二是电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女儿零距离凝视父亲的亲情感染力,四是导演深沉质朴的镜头感染力,五是与观众心有灵犀的共情感染力。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导演范元表示,要让英模人物焦裕禄回到人们身边、让每一个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呼吸和温度,就一定要跳出固有的创作窠臼。“我们在影片中实实在在地还原了一个人物,把焦裕禄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温度、有呼吸的人。他是可敬的,更是可亲的、可学的,他应成为每个人的人生楷模。”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