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中宣部 中国文联等部署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来源:中国文艺网  时间:2025-06-28 14:34:14   阅读量:

HSk内蒙古文联网

 文艺评论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向新而行:让村歌嘹亮飞向更加广阔的世界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文/美成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作者系内蒙古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通辽市文联副主席、通辽市评论家协会主席、通辽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中宣部 中国文联等部署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第1张

“村歌嘹亮”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活动现场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乡村振兴,村庄崛起。文艺扎根泥土,绿色大地传来深情的颂歌。自2023年首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以来,在“村歌嘹亮”品牌的凝聚下,内蒙古的村歌创作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引线串珠”,把北疆风光、民族文化、红色基因和现代生活四大图景,深深地嵌入在了内蒙古新时代的北疆文化版图。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53首原创村歌入围, 20首入选村歌参加展演,唱响乌兰察布苏木山文艺小镇,构建了时空对举,交感共振的乡村交响,形成了内求凝聚,外求连续的时代篇章。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边界拓展丰富文化景观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新时代,为村歌创作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村歌”何以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需要有比以往更加丰沛的歌曲意向。和前两个年度的“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入选歌曲相比,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参演的20首歌曲,显现了比以往更加宽泛、更加开阔的特点。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中宣部 中国文联等部署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第2张

《梦回大发街》 包头市文联选送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村歌”主要用来表达村史、村风和村情,属于以物寄情、借景抒情的乡村“根脉文化”。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不仅单纯有反映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的歌曲,而且还出现了一批突破“村歌”定义、叙事维度丰富的“地域歌曲”。以《等你来》《牧人的家园》《爱在阿拉善》《梦回大发街》《萨县老味道》《牵挂》和《乡愁》这些歌曲为标志,乡村文化在多元化的语境中激发了“村歌”的边界拓展和重构,促进了村歌从单一的“地理概念”转向语义丰富的“文化概念”。乡村,被放置在更大的地理空间和时间长线去解读和感知。这种呈现形态的显著变化,是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取得的一个重要文化收获。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中宣部 中国文联等部署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第3张

《穿越99号》  锡林郭勒盟文联选送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我们走在彩虹大道99号,来看西乌,来看美丽山河。我们走在彩虹大道99号,拥抱那向往,已久的草原。”锡林郭勒盟文联报送的参赛作品《穿越99号》,是西乌旗全方位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白马之乡”和草原“99号公路”旅游品牌的标志性歌曲。通过对“穿越锦绣山川,穿越湖泊河流,穿越无边绿海,穿越茫茫草原,穿越万紫千红,穿越那与世无争宁静的大地”的纵深描述,反映了西乌旗推进“文旅+”战略,加速文旅产业战略布局,通过文旅IP从单点爆破升级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草原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长远构想,全景展示了西乌旗深情寄托地域特征和地域文化,为一方水土带来的深远影响的美好远望。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贺兰托起99条哈达”“天地间回荡的牧歌”的《爱在阿拉善》,邀请“憧憬的你,秘境启航。”具象描写了阿拉善地区的草原生活和游牧文化。《牧人的家园》中“梦中的天堂”和“苍茫的远方”,浓重的“家园”情结,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呈现着阿拉善的真实面貌。从《牵挂》中“讲一讲幸福梦想”的乡村书写,到“乡音它越拉情越厚,乡曲越唱越上口”《乡愁》的地域书写,歌曲中的意境触达与文化认同,共情了“村歌”外延的阈限,在乡音绘景、韵律表达、表意空间和精神图谱重构上,形成了新的书写方式、新的文化经验和新的情感共鸣机制,成为了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跨界融合重塑文化坐标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村歌,在跨界融合迭代中火出圈层。赛汗乌素村是黄河入蒙的第一村,被誉为“美丽之水”,是“葡萄、文化、旅游”三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张全国名片。歌曲《赛汗乌素》由王华峰作词、麻瑞英作曲。曲风欢快热烈,既有陕北民歌的高亢,又有二人台的嘹亮,还有火辣热烈的东北味道。歌曲独出心裁地加入了曲艺家袁沛耀表演的呱嘴,把地方曲艺大段地运用到村歌创作,在内蒙古的村歌创作中尚属首例。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中宣部 中国文联等部署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第4张

《赛汗乌素》乌海市文联选送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乌海乌兰牧骑声乐队队长、作曲麻瑞英说:乌海是一座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汇聚而成的年轻城市,多个地域音乐元素并用,能够让广大听众在熟悉的家乡“味儿”中,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心灵共振的触点,有助于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声音符号,探索好文化记忆与时代审美的共生与滋长。由此可以看出,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入选歌曲的跨界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互动,也营建了新的情感结构。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意念拓展激发传承活力,村歌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包头市文联选送的《梦回大发街》是一首典型的城市民谣,民谣的表达方式介入到“村歌”创作,本质上体现着城市文化下沉和乡村文化勃兴的深度交融,是文化经验与当代精神的对话。《胡格吉勒我可爱的家乡》《牧人的家园 》《水乡之美》《赞美呼格吉勒图故乡》,在编曲配器上使用了马头琴、笛子、高音四胡、蒙古筝、呼麦和长调等民族音乐元素,为歌曲嵌入了乡音乡情的文化密码。兴和县文联选送的《牵挂》是一首女生独唱,音乐带有黄河民谣、走西口和二人台的民间音乐特点,间奏使用高亢的板胡演奏,生动的细节处理和优秀文化的“活态”传承,提升了文化交互的张力。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借助流行文化破圈,构建年轻化传播场景,实现“乡村题材”与“现代表达”的双向奔赴,形成了“文化体验+乡村旅游”“音乐+影像”的传播矩阵。歌曲《穿越99号》承接了北疆音乐“草原风”的雄浑,也借鉴了欧美音乐中金属摇滚的表现手法,借助电子舞曲(EDM)和流行音乐(Pop)营造了开心、律动的音乐氛围。阔达的草原风和硬朗的金属摇滚风完美融合,契合了年轻群体对远山近水和万马奔腾的美好遐想。村歌,大胆突破音乐表现的风格限制,村歌创作被纳入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音乐土壤。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文化IP照见多彩乡村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村歌,刻录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图景,呈现着内蒙古乡村的崭新面貌。“村歌嘹亮”形成的品牌积淀,显现了特定时间、特定背景和特定环境下的美学创造。而“村歌”的社会学价值与乡土情感共建,则催生并重构了一批与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辉映的“IP文化群组”。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中宣部 中国文联等部署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第5张

《一粒小米》赤峰市文联选送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是全球重要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村歌《一粒小米》以小米历史和小米产业为切入点,展现了“人文敖汉八千载”进入新时代,依靠“小米”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农耕的火种世代传递”“一粒小米飘香四季”“一粥一饭情深这方天地”。悠久的中华史,散发着迷人的文化魅力。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大美山水老牛湾》以呼和浩特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为创作背景,用悠扬的旋律、生动的画面,将雄浑壮阔的黄河峡谷、古朴沧桑的长城遗迹呈现在听众面前。古戏楼、烽火台、青石峡、太极湾,在歌声中幻化为写实的历史镜像,让人们在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交融中,开启了一场融通古今的千年文化之旅。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把内蒙古的大美山水变成快乐的主场。“快乐酿造的酒”和“挥汗如雨的舞台”意象交织,为《快乐村排》营造集体欢乐的BGM,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鄂尔多斯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生活。歌词中反复出现的衬词“其日迈”,强化了北疆文化的地域特征。“一边生活一边热爱”“一半烟火一半豪迈”形成的乡村Vlog,体现了乡村文化、乡村生活的激情活力与细腻祥和。莫力庙水库,位于素有内蒙古粮仓之称的通辽市,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通辽市文联选送的《莫力庙之恋》是一首温故知新的歌曲,有对历史过往的怀念与追忆,也饱含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叙事维度丰富地域IP构建。《天下兴和》将艺术审美与生活美学相融合,写就了“国泰民安天下兴和/一颗初心点亮万家灯火/兴大业和天下/岁月酿成歌”。《莫和尔图》《越来越好看》和《多彩鄂溫克》,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绚丽文化融入歌声,展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绿色产业、宜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美好前景。这些从视觉到听觉的转化,增强了地域文旅IP的同时关照和聚合共生,形成了“融合型”的美学表达,“破圈式”的传播影响力。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是乡村振兴与音乐文化的深度交融与共鸣。乡村振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向新而行的“村歌”创作,持续生动地呈现了祖国北疆的万千气象。这些交融共生、良性互动的歌曲,是时代旋律中产生出来的希望之歌、振兴之歌。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HSk内蒙古文联网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