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5-09-17 14:02:00 阅读量:
会议现场
9月13日,“北疆文化视域中的诗与艺术”学术交流活动在呼和浩特举办。活动由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内蒙古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本次学术交流紧密依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诗之艺与艺之诗”学术研讨会,将“北疆文化”特色议题有机融入其整体学术架构之中。 交流活动从北疆文化独特视角出发,足北疆文化,深入探讨诗与艺术的互动关系与融合机制。活动立以跨学科的方法深入挖掘诗学与艺术在历史脉络和当代语境中的复杂互动,通过对民间诗歌、视觉艺术、音乐表演等多元文本的细读与比较,不仅探讨了诗与艺术在形式、意象与情感表达上的互文与共生,更进一步揭示了二者在文化认同构建、生态感知表达以及跨媒介叙事创新等方面的深层融合机制,既拓展了“诗与艺”关系的理论边界,也为地域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美学活力。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艺术实践领域的众多学者,反响热烈,参与广泛。在专题发言环节,多位学者围绕北疆及内蒙古地区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发展,从多元视角展开了深入研讨和精彩分享。 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赵海忠教授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金钥匙(汉文、蒙古文)》主编王宏伟 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哈尔滨音乐学院马卫星教授 《民族艺术研究》期刊原主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特聘专家马云华编审 “北疆文化视域中的诗与艺术”学术交流活动分上下半场。上半场论坛由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赵海忠担任主持人,哈尔滨音乐学院教授、艺术学研究所所长马卫星担任评议人。 五位发言人聚焦中国北方地区,尤其关注内蒙古与北疆文化带中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演变路径及其文化意义。研究涵盖戏曲、电影、美术、音乐及文学雅集等多个领域,共同揭示出三大核心议题:地域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的深度融合、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媒介转型,以及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机制,呈现出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丰富内涵与当代活力。 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马卫星教授提出,北疆音乐融合了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移民民乐,以及苏俄音乐元素,形成“和而不同”的音乐生态,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共生的内在动力。 内蒙古艺术学院北疆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学报主编葛丽英教授探讨了内蒙古电影中的北疆文化表达,指出其电影创作融红色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于一体,在主题上坚守民族历史与价值观,同时在艺术语言上持续探索现代转型,展现出文化自觉与自信。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张天昱与石家庄学院中文系教授高莹以清代寿苏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前现代时期围绕苏轼展开的雅集、唱和与画像崇拜行为及其在文化传播与集体记忆建构中的机制,为当代媒介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历史参照。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金钥匙》主编王宏伟从美术史角度分析了内蒙古美术中的红色文化基因,指出其在不同时期随社会变迁发生审美转变,实现了从革命叙事向多元表达的转型。 内蒙古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侯翰琳提出,内蒙古红色电影影像深度融合革命历史记忆、游牧文化符号与多民族交往史实,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视觉叙事体系。 韩国东国大学博士候选人白妍与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副研究馆员白文清以二人台戏曲为例,分析其融汇蒙古语、汉语双语与音乐元素的“风搅雪”艺术形态,指出这一剧种不仅记录移民历史与社会变迁,还在短视频等新媒体环境中实现创造性传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载体。 论坛下半场由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金钥匙》主编王宏伟担任主持人,《民族艺术研究》原主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特聘专家马云华编审担任评议人。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李晶柯提出,黄河主题美术创作经历了从“自然之河”到“精神之河”的诗意升华,黄河图像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视觉隐喻,并通过超现实、象征主义等现代手法实现文化符号的转译与重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杨塔娜强调,北疆文化中的“诗性传统”能够通过唤醒集体记忆、促进文化共享,推动多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表达提供理论支撑;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徐露关注北疆边塞诗的文旅转化,并提出应通过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与跨区域整合,实现“诗性地理”的现代转译;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丹阳以乌兰托嘎艺术歌曲为例,分析其作曲技法,在主题上礼赞自然与历史,也通过对家园、自由等普世情感的书写实现跨文化共鸣;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姚瑶探讨古典诗词声乐化与美育实践的融合路径,提出应通过跨学科教学、情境体验与项目式学习,构建“教学—展演—传播”协同体系;内蒙古艺术学院研究生王逸蕊与郝旌认为,妥木斯艺术的“诗意转译”机制实现了游牧文化精神的现代视觉转化,创立了独特的“视觉诗学”范式。 本次交流活动的深入研讨充分表明,北疆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形态,已成为诠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典范。在新时代背景下,北疆文化持续推动中华文脉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民族艺术繁荣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