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3-12-25 10:58:31 阅读量:
文艺创新:让地方文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加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学创演”学习班心得体会
文 /美成
2023年,是通辽市文艺创作非常繁忙、且富有成效的一年。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两个打造”到打造“北疆文化”品牌,通辽市文艺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繁荣期,比如:今年话剧《马走日》《赤子长歌》、歌舞剧《荞麦花开》三部戏相继成功上演。我们成功举办了哲里木版画培训班和十四届全国美术展培训班,为冲刺第二十五届全国版画展作品展做出了必要的前期准备,有5部艺术作品荣获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年度内,无论是文艺作品创作的数量和质量,在通辽市文艺的发展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一、创作的现状怎么样?
2023年,通辽市广大文艺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在通辽市委宣传部、通辽市文联的带领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通辽市的文艺创作突飞猛进,既体现了通辽市委宣传部、通辽市文联的真心指导、真心扶持,也体现了通辽市各文艺团体和各类文艺家与时俱进的奋进姿态和通过长期文艺实践厚积薄发的创、编、演能力。
2023年正逐渐成为历史。站在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我们在回顾过去、总结成绩、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相较于全区文艺发展现状的平均水平而言,我们的文艺创作在传承和创新方面,一是在文艺面貌上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传统优势发挥不够显著,新创演节目缺乏冲击力;二是在文艺形式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基础文艺门类缺失,标志性的地方文艺品牌建设亟待加强;三是在继承和创新上存在不充分的问题,基层民族、民间继承、创新,好于城区、好于专业团体,能够真实反映地方特色的文艺项目、节目,需要集中精力、集合智慧、推陈出新。
正是由于我们文艺创作中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2023年9月,通辽市委宣传部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组织了全市乌兰牧骑“学创演”封闭式的专题培训。稍后,通辽市文联组织的创作座谈会,和通辽市委宣传部“破圈”“破局”的想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就是认清现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好前端设计,梳理好今后通辽市文艺创作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二、创新的基础在哪里?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期间,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仲呈祥主席提到: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创新问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周庆福院长讲座的题目是: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明。继承、传统和文明成为了贯穿整个学习讲座的关键词和高频词。我理解,这是国家级的专家学者对继承和创新问题,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解读。
关于新时期文艺的抓手和基础在哪里?我想,无论是两个打造,还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创新的思路除了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之外,相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而言,还要加上“时代精神阐释”和“地域特色的文艺表达”两个维度。比如,库伦旗乌兰牧骑创演的歌舞剧《荞麦花开》阐释的时代精神是脱贫攻坚中改天换地的时代英雄气概;科尔沁区乌兰牧骑创演的话剧《马走日》和开鲁乌兰牧骑创演的话剧《赤子长歌》阐释的是诞生在通辽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
所以说:继承、创新、时代精神阐释和地域特色的文艺表达,这四个基石或者说四个维度,应该成为通辽市在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中一个要首当其冲解决好的问题,也是通辽市未来若干年文艺创作发展的基本方向。
三、如何实现创新?
哲学家穆勒曾经说过:“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讲文艺创新贵在“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
一是要深入挖掘地方文艺的时代内涵。比如关于对科尔沁民歌的发掘和二度创作问题。目前,我们的科尔沁民歌依然停留在对科尔沁民歌的收集和整理上,历史传承的优秀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传承、改编和二度、三度创作,文化资源中蕴藏的长尾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展示,并收到预期的回应。
从我们近邻“双子星座”的赤峰看,一些热爱民族艺术、热爱科尔沁民歌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对经典科尔沁民歌进行了重新的演绎和演唱,用电声处理的科尔沁民歌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歌曲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赤峰邀请著名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创作了交响乐《诺恩吉雅》音乐文学本,对经典的科尔沁民歌给予了全新的阐释。2023年,赤峰市举办了新编大型交响《诺恩吉雅》首演,现场反应热烈。
同时,在占据中国摇滚半壁河山的来自内蒙古的20多支重金属乐队和民族乐团,几乎每一支乐队、每一个乐团都在重新演绎、翻唱科尔沁民歌经典歌曲,例如:杭盖乐队、傲日其楞、蒙古利亚乐团翻唱、演奏的《嘎达梅林》,额尔古纳乐队、呼斯楞、乌兰图雅、云飞、阿木古楞演唱的《诺恩吉雅》,让一首首历经百年的歌曲在当代有了很高的传唱度。
二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必须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紧跟时代步伐。在通辽、在内蒙古、在全国我们有创作的典型和创新的典范。比如,科左后旗的民间艺人海清少布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个例。我对他的评价是中国当代蒙古族最伟大的民间艺人,因为他彻底改变了好来宝演唱的风格和面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快速走向全国,并入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除了有享誉世界的安达组合的强强联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具有大历史观。而且演出风格紧跟时代,让观众既感受了艺术家饱满的生命状态,又看到了传统好来宝“破法不悖法”的当代最新呈现。
三是深刻理解好中华文明建设要坚持道路自信,走自己的路。我理解这句话在通辽市文艺创作中的落地阐释就是:坚持创新,对标典范不跟随,用特色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之所以提出来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年春天有朋友问我:如何用创新超越安达乐队?用同样的思路来考证,我们通辽市的爱乐古乐团、查干乐团、双合尔乐队能超越安达组合吗?我给出的答案是:安达乐队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特色,从理论上讲:水平、技能可以超越,特色永远不会被超越。这是因为,文艺创新绝不单纯地属于技术的范畴。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归纳、借鉴安达乐队的创新精神,围绕“特色”这两个字找出路、做文章,立足用“特色”达到“破题”“破圈”的预期目的。一个能够实现的方式和手段就是:增加特色元素。比如我们通辽地区的高音四胡,我们通辽地区的蒙古三弦,还有我们通辽地区的潮尔,有这些特色的乐器、特殊的音色加入,一定能够让我们乐团的舞台展示如虎添翼、铸魂增色。我在《草原弦歌:梦中的潮尔》一文中提到:潮尔,是世界的文化的遗珠。如果我们当地的乐队、乐团,把这些典型的乐器调入到乐队配器,进而来形成特色化的标识,那么我们的音乐风格、音乐面貌,就一定会有独树一帜的体现和呈现。所以说,关于超越安达问题我给出的结论就是:乐队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只能说谁的特点更突出,谁的特色更加引人入胜。值得一提的还有广西壮族的瓦依娜乐队,一个只有三个人的乐队,三件乐器、两个农民、一个瓦匠。他们在《乐队的夏天》中的精彩表演燃爆中国,他们走过的艺术路径,就是特色+创新的发展之路。
所以,对通辽市文艺创作现状的思考,如果提炼出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文艺的竞争,核心是文化的竞争,本质是思考力的竞争。思考力来源于立足当代、学习传统,只有始终不渝的坚持好学习和创新,我们的文艺事业产能再鼓风帆、一路向上。
四、文艺创新中的“小天鹅”和“小企鹅”
文艺创新中有一个重要的普遍共识: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报》总编梁鸿鹰老师也曾经撰文提到:像看待生命一样看待文艺创新创造。从中可以看出,生命是文艺的根本和要害所在。对此,文艺工作者要在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的前提下,从“两要”和“两不要”入手,尽最大努力的提高文艺创作的生命力。
要创作不是要工作。英国哲学家穆勒曾经说过:“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回望中外文学艺术发展史,具有永恒魅力的传世经典,无一不是一个时代最精湛的艺术创造。要么在作品中看到时代的坐标和记忆,要么作品中看到人物角色成为了经典和传奇。同时,还可以更多的看到作品中蕴藉的崇高的人性光辉、丰沛的人类情感、高尚的价值引领、峭拔的精神向度。正是因为如此,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明确阐述艺术的本质:“艺术就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
之所以面对我们在座的文艺工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通过文艺观察发现,很多的文艺工作者把文艺创作创新当成日常工作来对待,缺乏必要的神圣感、敬畏感和崇高感。而日常工作具有平凡、平淡、平实的属性,远远没有产生出把文艺“创新”和“生命”视为生死攸关、生死相牵的内生动力。没有激情的作品、没有生命力的作品,现实一定会回报以沉默。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平淡中见奇崛,平实中显机锋。在这个意义上,文艺家要主动、自觉的接受文艺创新中诞生的新“生命”的洗礼,只有创作个体的精神实践保持昂扬的生命状态,创新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意趣盎然、别开生面,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受住广为流传、历久弥新的检验。
要“小天鹅”不要“小企鹅”。文艺属于耐住寂寞、甘苦自知的精神创造。但是不可否认,当下文艺家在创作创新中存在着志大才疏、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好高骛远、沽名钓誉、作风飘浮等行为和倾向,主要表现在:重数量缺质量、重评奖轻责任、重技巧少精深、重市场缺精湛。媚钱、媚俗、媚市场,缺乏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严谨创作态度。思想平庸、境界不高、格调低下的作品比比皆是,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创作要求尚存在很大差距。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关于“创新”有一个新的要求:“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以此为指引,文艺家要把焕发文艺的生命力视为己任,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在丰富多样的媒体中实现融合,“真正激活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表达出来”,“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用精益求精、专业专注的奋进姿态,创作创新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精神力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实践证明,唯有通过文艺创作、创新,才能在全国、全区树立起通辽市文学艺术的应有的形象和风范。只有始终坚持以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才有可能让地方文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