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志愿者协会、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5-08-22 19:28:59 阅读量:
幸福村歌唱起来
——评“村歌嘹亮” 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
何佳羽
湖南省群文学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
《湘见文艺评论》执行副主编
这是一场大众参与的文艺展演,这也是一场唱响幸福生活的文艺展演,这更是一场最炫民族风的文艺展演。今年8月,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内蒙古文联、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强基工程——“村歌嘹亮” 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8支展演队伍参加了此次展演。
随着此次村歌展演活动的开启,全国文联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各级文联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实行文艺志愿者专家与基层演唱队伍结对子,助力村歌的创作与演绎,激发群众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村歌进入群众生活中,增强大众的文化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用歌声唱响辛福生活。
在村歌的艺术语境中,“村歌社舞”一般泛指民间歌舞,在音乐的表述中则是涵括大部分民间音乐形式。也就是说,村歌是乡村生活的集合,可归类为民间艺术。当代村歌是传统民歌向现代民间音乐的迭代演变,保留着山歌、劳动号子等体裁的演绎传统,并在原有形式如旋律音调、歌词语言、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电子音乐或摇滚音乐,形成现代村歌模式。现代村歌创作以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为基点,依据自身需要和地域文化创作歌曲,并成为用于发挥社会影响的乡村流行音乐,因而具有地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
李德戈景领舞《草原欢歌》
此次展演中,不仅有草原欢歌、时代新声,也有山歌、劳动号子等传统歌曲表演,既有着现代草原风味的豪迈摇滚和人们的生活感悟,也有着淳朴民风的无伴奏演绎,让人能感受到歌舞中的欢庆之情。
有着蒙古族特色的草原歌曲,是在当地百姓漫长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孕育出的乡村歌曲艺术。通常阐释草原景象、精神、文化之意象,再结合现代摇滚乐,使其转向从“少数民族音乐”到“大众音乐”的转变。展演的节目《快乐村排》,以略带呼麦的演唱技法引出动感韵律“一边生活一边热爱”的乡村排球活动,中间插入现代说唱以道出“演绎成人生的另一种格局,一次次山河的相聚”村民们的新格局新相聚,进而阐释快乐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农村老家富裕了》是一首描绘草原巨变的作品,旋律从平铺直述“开上小车回老家,一路风光美如画”到女声“哗啦啦”时高音如瀑布般从高到低发出情感的倾泄,之后进入“卡农”风格的轮唱,在具民族韵味的道白中讲述村风村貌如何通过政策展现出生活的变迁,最后点题:我的老家富裕啦。闭幕式中内蒙古、安徽、青海和河北的基层演唱队伍身着绚丽民族服饰,与乌兰牧骑队员共同演绎舞蹈《草原欢歌》和《溯源回响》,以其既豪迈又丝滑的舞蹈肢体动作展示出马背上民族的生活习性,勾勒出草原欢腾的景象。这些草原歌舞以积极健康的主题,歌颂美丽家乡,礼赞人民的美好生活。使得草原歌曲不仅反映了当地村民对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了他们对这片热土爱的浓烈的深厚情感。
《看山看水看中国》江苏省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七里社区星光美的城业主合唱团
当然,展演中有不少描述现代农村气息的村歌作品,通过歌曲展现当代人的乡村生活。《看山看水看中国》以二胡引出山水云间的水墨意象画,带有阿卡贝拉式演绎使得演唱人员需在灵动的旋律中找到拍点,值得称赞的是,他们表现得不错,在中西合作演绎形式下展现出村民们农闲时的生活景象。《村嫂摄影队》中带有江浙风味的女声领唱音色中的丝丝柔美,如一股清泉流淌在人心坎上,她们用歌声娓娓道来江南水乡里的农村故事。随着嘹亮的铜管发出前进之音,《前进之歌》以领唱+合唱模式唱响“前进我们载梦起航,前进道路通向四方”之壮志。当《追寻》优美抒情的旋律响起,小军鼓的鼓点坚定了村民们心底的那份“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的大爱无疆。男声四重唱《乡间的小路》四条声线的呼吸频率保持着一致,使得人们能清晰听到四个声部旋律线条的融合推进。展演中的现代村歌的表演各有千秋,但都是通过逻辑有序的旋律脉络阐释歌词中的核心价值观,让人感受到乡村人民的现代化生活。
《号子声声日子甜》山东日照岚山号子演唱队
劳动号子是我国民间歌曲的一种重要体裁,它源于体力劳动者在集体劳作过程中,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干劲等而即兴编唱的歌曲,其音乐力度、速度、节拍都取决于具体劳动的强度、速度和节奏,进而使得音乐结构短小精悍,节奏规整有力,重音突出,具有很强的律动感。歌词内容直接与劳动相关联,言辞朴实,充满乡村生活气息,可见,劳动号子是音乐与劳动的交汇互融的民间艺术。《划啦划依呀》取材湖南益阳北岸新村端午龙舟节,合唱队员以手持双桡划桨使得龙舟场景再现,特别是领唱的“龙船咧,鼓响啦”一开嗓就艳惊四座,接着在“划拉拉划依呀咧”飙上去的高音处理非常到位,音色非常之漂亮!整首歌曲通过“一领众和”演唱方式展现出独特的双桡划桨方式,凸显出村民们勇于拼搏、团队协作的“龙舟精神”。长海号子《喊海》,开场速度由慢至快,节奏保持着循序渐进的稳定性,音乐伴奏进入后,村民们演绎出对着大海时气韵磅礴地喊海。《海水泡大的汉子》从醇厚的和声起始,当俏皮的民族旋律响起,低音声线与高音旋律巧妙进行汇合,如海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亲如家人。《号子声声日子甜》是一首欢快的劳动号子,速度稍许偏快,且在歌曲旋律进程中营造出持续加速的局面,在最后一句四字方言中尾音延长,表现出声传千里的宏大场面。从这几首村歌中可以看出,劳动号子不单在水上作业中发挥着引领者的重要作用,同时船工们也在通过号子倾诉自己的心声。因而,劳动号子作为村歌的精华,深深扎根于乡村人民的劳动生产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山谷里的苗歌》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排乃村湘西苗歌非遗合唱队
山歌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民间文化之集合,其把不同时期的生活经验与不同地区的唱腔融合在相对稳定的曲调框架内,通过地方方言或清唱描绘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山歌越唱心越开》根据瑶族传统民歌改编,整首作品以清唱为主,用朴实直白的唱腔唱出她们日常的生活,从她们的笑容与演唱中,人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感同身受。《山谷里的苗歌》以多声部合唱为特色,苗语歌词部分伴奏以简单的拍点为基础,与伴奏旋律线条进行交互延伸,这无疑为演唱者的音准把控增添了难度,可喜的是,演唱者对其唱腔韵味的演绎让观众迅速沉浸式融入曲调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因此,山歌的创作与演绎既包含了时间维度的纵向积淀,也体现出了空间维度的横向交融。通过村民们的传唱,让山歌体裁传而广之,也让大众与这淳朴的民风产生心之共鸣。
村歌是广大农村群众唱出幸福生活的生动载体,也是展现新大众文艺群众参与创作与演绎的典范案例。从音色方面而言,演唱者的音色都具有地方特色,多层声线和不同唱腔很好的阐释了村歌音乐的内涵;就演绎方面而观,尽管演唱者们在演绎时难免有些拘谨,但他们都在努力认真地通过音乐传递自己的心声,这是极为可贵的。在诠释方面,通过专家结对子模式,使村民们对村歌演唱艺术有着更进一步的认知与感受,他们通过歌词阐述幸福生活,通过歌声唱出时代心声。由此可见,村歌的创作与演绎形式不仅满足了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村歌嘹亮”文艺演出的形式也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歌声唱响家乡风土人情,用村歌礼赞祖国繁荣昌盛。暮色渐沉染西空,乐音流光如星眸,新谣村歌相辉映,纷至沓来万家灯。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