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集宁区文联 2022-09-02 16:13:24 阅读量: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进入新时代以来,集宁区文联深刻领会把握“两个打造”内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谋划了一批既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又展示集宁区风貌的文艺创作项目。先后举办了“我眼中的大美集宁”网红打卡地活动、《建党百年山城入画》百米长卷和“喜迎二十大”系列文艺活动。打造了以“集宁文艺”新华号、融合号,“集宁区文联”网易号、企鹅号、抖音、微视频、微信公众号为基本框架的融媒体矩阵,为新时代集宁区文艺的发展构建了网络支持,也实现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使命。
举旗帜——抗疫一线,文艺先锋队的旗帜高高飘扬。
自集宁区首例新冠患者确诊以来,集宁区各条战线全力以赴抗击疫情。集宁区文联积极动员各协会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参加战疫,用实际行动助力抗疫成功。艺术家们把捕捉到的感人肺腑的一个个瞬间,用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文学、视频、剪纸等艺术形式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为抗疫一线加油鼓气。通过“集宁文艺”融媒体矩阵,从8月4日到8月23日,共发布原创“以‘艺’战疫”抗疫系列作品42期。其中微信公众号14期,微视频28期,包括书法4期(作品52幅),美术16期(作品47幅),摄影家协会10期(作品152幅),音乐2期(作品2曲),舞蹈2期(作品2件),民间艺术2期(作品6件),文学作品6期(作品11篇)。这些作品,在“集宁文艺”融媒体矩阵中的点击量超50万,实现了文艺作品举旗帜的功能使命。
聚民心——抗疫一线,文艺精神凝心聚力、众志成城。
抗疫期间,集宁区的群众都积极进行居家隔离,但由于信息的不确性以及居家生活的枯燥,民众也逐渐产生了焦虑、悲观的负面情绪。这时,集宁区的文艺家们,用他们手中的笔和相机,还有心中的情,记录着全民抗疫的感人瞬间,用文艺作品唤起人民心中的希望。集宁区文联通过“集宁文艺”媒体矩阵,将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给了广大人民,并引起了群众的共鸣。也使得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人们,感受到了全社会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努力,从而汇聚起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以此凝心聚力,勇往直前。
育新人——抗疫一线,文艺活动培育新鲜力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斗中,科学防护尤为重要。因此对于疫情防护知识的普及和防疫常识的宣传,是当下文艺作品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文艺作品中贯穿疫情防护知识,在作品中反映科学防疫的重要性,也是文艺作品在疫情期间的重要职责和作用。微视频《【以“艺”战疫】大白宣传防疫知识》,就是参与全民核酸检测的舞蹈家协会的志愿者,组织有舞蹈爱好志愿者们,集体拍摄的舞蹈作品。向群众宣传了“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的健康生活习惯,强调了科学防疫的重要性,体现了文艺作品助力科学防治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也培育了热爱舞蹈的新鲜力量。
兴文化——抗疫一线,文艺作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的“【以‘艺’战疫】摄影传递抗疫力量”系列,包括《疫路相伴攻克时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等作品,共发布10期。这其中有脱去大白服装浑身湿透的汗水,有医务人员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做核酸的感动,有黎明前驰援集宁的呼和浩特医务人员的大巴,也有抗疫一线临时党支部迎风飘扬的党旗……这些用镜头记录下的抗疫瞬间,向社会和群众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起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展形象——抗疫一线,文艺宣传播撒抗疫正能量。
“以‘艺’战疫”,被四级媒体集中宣传。8月11日发布的《封控日记》被网易、腾讯、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北方新报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乌兰察布云等四级平台转载。8月16日发布的《抗疫绘画日记》,被人民日报、央广网、网易、腾讯、草原全媒、内蒙古文艺、乌兰察布云、乌兰察布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集宁政协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区级等四级平台转载。做到了在网络空间,用文艺的声音传播了集宁区抗疫的正能量,为集宁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文艺力量。借助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文艺作品对本地区抗疫战役的宣传和鼓舞。充分发挥了文艺推动文化发展、引领社会风向、振奋民族精神、歌颂民族气节的作用。
目前,在乌兰察布市文联的指导和集宁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集宁区文联“两个打造”工作正稳步推进。下一步将在集宁区全面进行作品的创作、征集和整理,努力让“两个打造”在集宁区文联系统落地生根。
落实“两个打造”
用文艺镌刻时代
集宁区文联在路上......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