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5-09-01 15:09:24 阅读量:
会议现场
8月31日上午,“中华民歌 唱响北疆”2025民歌艺术交流座谈会在乌海市举办。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二级调研员张礼敏,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一级巡视员艺如乐图,乌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穆建国,乌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乐等出席座谈会。中国民协副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民协主席伊和白乙拉主持会议。 有关专家学者、沿黄河九省区民协负责人以及艺术家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侯仰军
侯仰军表示,中国民协成立70余年来,始终以口头文学传承保护为重点,民间歌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三次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项目,民歌都是重要内容,搜集整理了海量歌谣,并大力推进数字化保护。正在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也占有重要地位,已立卷84卷,还举办了多场民歌展演与学术调研活动。本次座谈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及沿黄省区的民歌传承人,旨在共同探讨民歌传承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挖掘黄河流域民歌价值,探索新时代尤其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民歌转化的路径,从而助力民间文艺繁荣。
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一级巡视员 艺如乐图
艺如乐图表示,此前举办的两次民歌艺术交流座谈会梳理出了民歌传承中的一些痛点难点,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论高度与实践意义的建议,为民歌建构起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再到成果转化的初步框架。同时指出目前民歌传承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希望大家新时代,新征程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助力北疆文化提升行动,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文艺的力量!
乌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 穆建国
穆建国首先感谢各方对乌海市文化事业的支持,表示乌海已连续四次承办内蒙古民歌大会以及三次民歌艺术交流座谈会,为乌海的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移民工业城,乌海将持续打造“唱响北疆”品牌,让民歌成为传承文化记忆、促进交流、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
与会专家讨论发言
与会专家围绕“促进民歌艺术交流,共商中华民歌传承发展新举措”的主题展开讨论。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教授张天彤结合二十年深耕实践,阐释内蒙古“三少民族”民歌的情感价值与传承瓶颈;浙江传媒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苗金海以舞台剧《敖鲁古雅》为例,解析鄂温克族民歌的创造性转化路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授、内蒙古民协副主席佟占文聚焦田野调查,强调保护民歌需守护其生存生态链;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哈斯巴特尔教授剖析民歌非遗双重属性,呼吁重视传承人价值;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贺宇探讨内蒙古民歌的多元文化融合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二级艺术评论张劲盛介绍内蒙古原生民歌资源及保护举措。专家发言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参考,引发共鸣。
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二级调研员 张礼敏
张礼敏介绍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的意义以及歌谣卷的基本情况,指出2018年大系出版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内蒙古是承办各类社会宣传推广最多的省区之一,成果丰硕。本次民歌大会和座谈会,再次为专家学者和各民族民歌传人搭建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参与到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工程中来,共同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在自由发言阶段,宁夏民协副主席、秘书长徐娟梅等与会人员围绕民歌传播、跨界融合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在观点碰撞间涌现许多创新性思路。
中国民协副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民协主席伊和白乙拉 主持会议
主办方将梳理整合本次座谈会的意见建议,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歌传承发展的具体行动,持续搭建交流平台,让传统民歌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助力“北疆文化”建设。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乌海市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乌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
合影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